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数量的变化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7 题号:443351
去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某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①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建构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请填写表中b和c空白之处的内容。
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建构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a.观察对象,搜集现实
信息
a.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b.__________________b.Nt=N0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
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天前种
群数量的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
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 ________________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对于该湖区的鼠患,有人主张投放高毒性的灭鼠药,在短期内迅速杀死大量东方田鼠。请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说出此法不好的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对于东方田鼠怎样处理较为恰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0高三·天津·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18~30℃之间,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A

B

C

D

装置容器内的溶液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10

10

5

5

无菌水/ml

5

5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0.1

0.1

温度/℃

5

25

5

25


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研究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对酵母菌计数可采用____________法,若直接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则所得数值___(填“偏大”或“偏小”或“偏大、偏小都有可能”)。
(3)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___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④该小组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取样液后,并稀释10倍,用图乙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 mm,400个小方格)计数。若用图2的计数结果作为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代表酵母菌),则此样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__________个/mL。

(4)研究人员还设置了A、B、C、D四组实验(每组接种酵母菌数量一致),实验A组:20mL培养液;实验B组:20mL培养液并在a点后定期补充适量培养液;实验C组:20mL培养液并仅在a点时补充一次适量培养液;实验D组为理想条件。测得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甲所示。实验A、B、C、D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图中的_____曲线。
2022-12-08更新 | 27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表所示为某弃耕农田生物种类及数量在40年间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从数据上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为_____
(2)若气候条件适宜,该废弃的耕地的演替最后将达到_____ 阶段。
(3)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若研究人员绘制出此群落中某种昆虫种群数量λ值的变化曲线(见图乙)。则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接近于_____ 型增长,原因是_____。20﹣30年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
2016-11-26更新 | 14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图甲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图乙实线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种鱼净补充量(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虚线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捕捞强度下这种鱼收获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原因是___________。蚕粪中的碳元素以___________形式流向鱼。
(2)当种群密度为K/2时,在Ⅳ所示捕捞强度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若要获得该鱼最大的持续产量,应维持的捕捞强度为图中的曲线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没有明显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决定鱼种群净补充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含有的总能量_______(填是或不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7-06更新 | 2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