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 DNA分子的复制 >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特点及意义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92 题号:5051818
下图是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图解,根据图解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参与此过程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等。
(2)图中②表示的过程叫__________,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参与此过程的酶有__________等。
(3)图中③表示的过程叫__________,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实时荧光RT—PCR可用于RNA病毒的核酸检测,其原理是:在PCR复性过程中探针和引物一起与模板结合,探针两侧分别带有荧光基团和抑制荧光发出的淬灭基团,新链延伸过程中,DNA聚合酶会破坏探针,导致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而发出荧光。利用RT—PCR进行核酸检测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

(1)“实时荧光定量qPCR”所用的试剂盒中通常都应该含有___、Taq酶、荧光探针、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缓冲剂等。PCR的原理是___
(2)根据TagMan探针功能分析,探针中碱基序列的设计应主要依据___
(3)从解旋过程进行分析,PCR扩增与体内DNA复制过程不相同的地方是_________(答出两点)。
(4)RT—PCR扩增时,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产生,这样就可以通过Ct值的大小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据此推断,新冠病毒感染者的Ct值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正常健康人,判断依据是______
2022-10-19更新 | 284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2】将蚕豆幼苗在含胸腺嘧啶核苷(3H-T)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让3H掺入DNA中,从而使染色体带有放射性。随后,将幼苗转到含有秋水仙素(可持续发挥作用且不会导致细胞死亡)的普通培养基(2H-T)中培养一段时间,剪取根尖,制片并检测染色体的放射性,结果如图。请回答:

(1)本实验中,秋水仙素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在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比例减半的过程中,核DNA经历了__________次复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2)从染色体水平分析,该实验结果证明了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7-28更新 | 36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下图是某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①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
(2)图中DNA片段中碱基对有________对,该DNA分子应有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
(3)如果将14N标记的细胞培养在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此图所示的________(填图中序号)中可测到15N。若细胞在该培养液中分裂四次,该DNA分子也复制四次,则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和含15N的DNA分子的比例为________
(4)若该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________个。
2017-10-15更新 | 4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