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5212025
以下生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的有哪些? (   

①某地块中的荠菜       

②作物植株上的蚜虫   

③某地块中的跳蝻(注:跳蝻是蝗虫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     

④某昆虫的卵   

⑤草原上的野兔       

⑥土壤中的蚯蚓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⑥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的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        
A.应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
B.适当砍伐改变了落叶松种群的水平结构,减少了竞争
C.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D.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019-07-16更新 | 199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小熊猫为树栖动物,属于杂食性动物,喜欢吃浆果、植物花朵、小鸟、昆虫等,如图为小熊猫种群相关曲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熊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
B.对小熊猫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不能使用标记重捕法
C.若曲线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则小熊猫种群数量在a~b时期处于上升阶段
D.若曲线表示死亡率与出生率之差,则小熊猫的种群密度在c时最大
2023-03-19更新 | 41次组卷
【推荐3】每年5月至9月期间,中华鲟能在长江口聚集索饵育肥完成淡海水转换,并逐渐进入海洋环境。由于其独特的生活史特征和洄游习性,使得全面覆盖标记追踪变得困难。eDNA(环境DNA)技术,通过检测生物体粪便、黏液、血液、皮肤、尿液等释放出的游离在环境中的DNA分子,来确定该生物体是否在调查区域出现,是一种非侵入性和灵敏度高的珍稀濒危生物检测调查方法。研究人员在5月和8月对长江口水域6个站点的水样进行了eDNA分析,通过PCR方法,推断中华鲟的空间分布范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8月eDNA检出率明显低于5月可能是因为中华鲟逐渐迁移到海洋深处生活
B.eDNA条带出现拖带可能是因为样品里含有中华鲟近亲或其他物种的DNA片段
C.应用eDNA技术可在外来入侵物种还未大量繁殖时实施有效管控
D.在珍稀濒危物种监测方面,传统的标记重捕法也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7日内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