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7307231
下图是草原上某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种群密度的估算值会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一般情况下,田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且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属于__________(填“J型”或“S型”)。
(2)Y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__(填“B”或“C”)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
(3)野马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B点,就会逐渐走向灭绝,对此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①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__________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
②建立__________,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生殖力和幼崽的存活率。
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_________________,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物种种群的基因库。

相似题推荐

【推荐1】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如图1所示。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在群落交错区的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的增大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回答下列问题:

(1)要判断群落交错区是否达到生态平衡,需要判断其是否具有结构平衡、_____平衡和_____平衡的特征。
(2)若利用鸟鸣声调查森林某种鸟的种群密度时,主要运用了_____的原理。若利用红外线技术调查森林中昼伏夜出且善于攀援的灵长类动物的种群密度,还需使用的辅助技术或手段主要有_____
(3)在图1的草地和矮林—草地交错区存在某种害虫,两群落均会遭受害虫的损害,但矮林—草原交错区受到的损害小于草地受到的。结合题中信息,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
(4)鹌鹑放养过程中利用了边缘效应。图2中的圆圈处为放养鹌鹑的群落交错区,养殖人员通过增加边缘的长度、交错区面积的方法来提高鹌鹑的产量和质量,这样的养殖方法可以为鹌鹑的养殖提供更多的_____
(5)在群落中,不同的物种各自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欲研究群落交错区两个动物种群的生态位是否有重叠,可以研究两个种群的_____(至少答出2点)等。
2024-06-02更新 | 6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人工林建设目标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随着中国林业的发展,期望通过森林效益理论和多功能理论,大力推行近自然林业,将同龄林改造成异龄林,单层林变成复层林,针叶林变成针阔混交林,从而提高人工林的质量和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研究者调查了三种不同初始植株密度的人工油松林的改造情况,其相关数据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干旱年间油松林易爆发松毛虫灾害,原因是松毛虫在高温环境更易繁殖。可见外源性因素可以通过增加___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调查松毛虫的种群密度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________
(2)由图可知,维持物种多样性的最佳造林密度是________,生产木材的最佳造林密度是_________。该林区是优良的种子资源库和木材库,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使用价值。
(3)若要研究确定油松是否是现有混交林的优势种,下列因素中需要调查的有哪几项?________
A.油松的种群的密度B.油松的天敌
C.油松的生物量D.油松对其他生物的遮荫程度。

(4)为使结构单一的人工油松林尽快成为针阔混交林,可行措施有________。(至少写出两项)
2024-05-10更新 | 3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深圳双扇蕨为双扇蕨科双扇蕨属植物,是2020年在深圳市大鹏新区被发现的新物种。研究人员沿杨梅坑河调查了深圳双扇蕨群落学特征,沿途共发现深圳双扇蕨分布集中区域3个,分别设置样方进行调查。记录样方内乔木、灌木植物物种名称、胸径、高度、冠下高、冠幅等以及小灌木和草本植物物种名称、高度、盖度。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样方时,需确定______
(2)调查表明,深圳双扇蕨占优势的群落类型是该地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将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命名为:大头茶+谷木叶冬青+吊钟花+豺皮樟+深圳双扇蕨+芒萁群落,为该群落命名的依据是______。将该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是按群落的______结构划分的,该种分层现象的意义是______
(3)对深圳双扇蕨群落中植被高度与个体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采取如下分类方法,标准为:A类,树高﹤4 m;B类,4 m≤树高﹤8 m;C类,8 m≤树高﹤12 m;D类,12 m≤树高﹤16 m;E类,16 m≤树高﹤20 m,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由此推测该群落中大多数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型,同时表明该群落更新能力较______
2024-05-25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