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84 题号:7820590
按照图示1→2→3→4进行实验,本实验验证了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它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中几乎不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也几乎不能检测到32P,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35S标记的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病毒加入试管3,培养适宜时间后离心,检测放射性应主要位于________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量位于________中,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病毒同朊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病毒侵入细胞是向宿主细胞提供________(物质),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科学家曾一度以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经过科研人员一系列相关实验,最终意识到DNA才是生物界中主要的遗传物质。后来科学家发现一种称为朊粒的病原微生物(PrPS),其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能够侵染牛脑组织,并将牛脑组织中的PrPC蛋白转为PrPS。回答下列问题:
(1)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从其体内分离出活的____________菌。
(2)艾弗里用蛋白酶处理S型菌的提取物并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皿中依然出现了S型菌,说明____________
(3)科研小组欲模拟蔡斯与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35S标记的朊病毒侵染牛脑组织。
①如何获得35S标记的朊病毒:____________
②模拟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搅拌,理由是____________
③离心后获得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
2022-05-06更新 | 31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20世纪中叶升始,科学家不断通过实验探究遗传物质的本质,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领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①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他们没有用14C和18O来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原因是________
②用35S标记的组和用32P标记的组中,放射性分别主要分布于试管的________,这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___________进入到细菌细胞中,而_________仍留在外面。
(2)某研究小组在南极冰层中发现一种全新的病毒,为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I.实验步骤:
①取健康且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小白鼠若干,随机均分成四组,编号为A、B、C、D。
②将下表补充完整,并将配制溶液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
组别ABCD
注射溶液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RNA酶_____该病毒核酸提取物生理盐水
③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各组小白鼠的发病情况。
Ⅱ.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则D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②若_______________,则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2023-05-24更新 | 51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也伴随着有趣的生存策略。科研人员对噬菌体的入侵和扩散策略进行了研究。
(1)噬菌体M能侵染枯草杆菌,二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枯草杆菌有两种菌株,分别为噬菌体敏感性菌株(S菌)和抗性菌株(R菌)。噬菌体M在混杂的多种细菌中,能特异性识别并侵染S菌,这是由于噬菌体M能与S菌________上的受体蛋白T结合。
(2)科研人员配制培养基,分别在三个不同培养基中培养S菌、R菌和S+R混合菌。除了水和无机盐外,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中还应包括的两类物质是_______
(3)在上述三个培养基中,接入噬菌体M,测定180min内枯草杆菌的数量变化,得到下图所示结果。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

(4)科研人员发现混合菌中的S菌和R菌之间有转运小泡。科研人员用荧光蛋白标记S菌的受体蛋白T,将标记的S菌与无标记的R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R菌表面也出现了荧光标记。请对(3)中的结果作出进一步解释:_______
(5)噬菌体M对R菌的入侵,体现了噬菌体的一种生存策略。自然界中很多病毒也有各自的生存策略,这些策略的意义是增大宿主范围,有利于其_______
2020-05-10更新 | 10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