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9 题号:7917440
利用鸭的杂食特性,鸭稻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止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的研究数据如图:

(1)螺的活动范围小,获得实验数据可通过样方取样,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
(2)分析数据可知,由于鸭稻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_____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的_____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圆田螺属于_____,它和凸旋螺之间构成_____关系,水稻种群中碳的输出除水稻呼吸途径外,还有_____(答出一条即可)。
(4)科研人员还发现稻鸭区水稻的根系明显比常规区的发达,原因是_____
(5)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_____演替。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回答下面关于种群和群落的问题:
第一部分:图一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二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上图二。
(1)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_m2
(2)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株/m2(用字母列出表达式)。

第二部分: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
第三部分: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B曲线呈“S”型,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第10-20年间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
2018-03-10更新 | 18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人工养殖的鱼塘鱼多、需定期多次投放鱼苗是其主要特点。对于池塘养殖的从业者来说,科学地利用生态学原理增加鱼类产量,可增加渔业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回答下列与种群有关的问题:
(1)若鱼塘中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30万尾/km2。为了保证产量,在鱼的生长过程中养殖户需要___________,以满足鱼类对能量的需求。为增加渔业产量,要定期适度地进行捕捞。请依据种群增长规律说明“定期适度”是指___________。为了获得罗非鱼种群数量的数值,需用___________法对罗非鱼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自然环境中罗非鱼种群数量呈___________形增长,说明原因:___________。罗非鱼为外来物种,但池塘养殖一般不会造成危害。若由于管理疏忽,逃逸的罗非鱼与近亲的土著鱼类杂交,可改变当地生态系统中土著鱼类的___________多样性。
2023-01-17更新 | 395次组卷
【推荐3】某自然保护区气候属于半湿润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湿润凉爽。森林类型包括落叶松林、白桦-落叶松林和白桦次生林。白桦次生林为原有植被受人类或自然因素干扰后形成的。
(1)林分是指特征大体一致但与邻近地段有明显区别的林子,调查每种类型林分中灌木优势种通常采用__________法。每种类型林分中的底部土壤中生活着大量小动物,采集这些小动物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乔木层优势种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郁闭度(郁闭度是指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 ,致使林下小环境产生较大差异,林下植被发生变化。研究者对 3种林分乔木层特征进行了比较(图 1) ,并对灌木层的四类植物重要值进行了统计(图 2) ,重要值(%)是植物在群落中的综合数量指标,体现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研究发现,落叶松林以落叶松为优势种,其物种多样性较低,据图 1 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
②结合图 1、图 2分析,白桦次生林中灌木层优势种不同于其他林分的原因是__
(3)白桦次生林的产生是_______演替的结果,调查发现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丰富度均表现为白桦-落叶松林>落叶松林>白桦林,请结合上述研究结果,阐述白桦-落叶松林丰富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024-02-12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