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9 题号:7922972
贻贝通常固着在海滩区域的礁石上生活,而海星通常居住在更靠下的水域中,涨潮时能进入贻贝的居住区域。生态学家研究海星对贻贝分布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调查贻贝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B.除去海星会导致贻贝的分布区域变小
C.海星是入侵物种,比贻贝更加适应环境
D.海星可能通过捕食作用影响贻贝的分布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麻雀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鸟类,属于留鸟,不进行季节性迁徙,某地区的麻雀有家麻雀、树麻雀、黑顶麻雀、山麻雀等不同种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所有的麻雀属于一个种群
B.利用标记重捕法可精确计算出家麻雀的种群密度
C.黑顶麻雀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阳光、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D.种群密度能反映一定时期山麻雀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022-01-21更新 | 190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列有关种群密度或物种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若对不认识的物种不统计,将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B.可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草地中某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取样前没有振荡可能使结果偏小
D.动物被捕获一次后较难觅新捕获,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偏大
2018-10-09更新 | 2288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不变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豹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下降
2021-01-23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