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细胞基础 >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1955 题号:8090603
SNP是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科研人员利用SNP对拟南芥抗盐突变体的抗盐基因进行定位。
(1)SNP在拟南芥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在不同DNA分子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存在大量SNP位点,某些SNP在个体间差异稳定,可作为DNA上特定位置的遗____
(2)研究者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拟南芥,处理后的拟南芥自交得到的子代中抗盐:不抗盐=1:3,据此判断抗盐为____性状。
(3)为进一步得到除抗盐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均与野生型相同的抗盐突变体(记为m),可采用下面的杂交育种方案。
步骤一:抗盐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
步骤二____
步骤三:____
步骤四:多次重复步骤一一步骤三。
(4)为确定抗盐基因在Ⅱ号还是Ⅲ号染色体上,研究者用抗盐突变体m与另一野生型植株B杂交,用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SNP1和SNP2(见下图)进行基因定位。

①将m和B进行杂交,得到的F1,植株自交。将F1植株所结种子播种于____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得到F2抗盐植株。
②分别检测F2抗盐植株个体的SNPI和SNP2,若全部个体的SNP1检测结果为____
SNP2检测结果SNP2m和SNP2B的比例约为_____,则抗盐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且与SNP1m不发生交叉互换。
(5)研究者通过上述方法确定抗盐基因在某染色体上,为进一步精确定位基因位置,选择该染色体上8个不同的SNP,得到与抗盐基因发生交叉互换的概率,如下表。据表判断,抗盐基因位于____SNP位置附近,作出判断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本研究,请例举SNP在医学领域可能的应用前景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1】果蝇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其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含有1条X染色体的为雄性(XY、XYY可育,XO不育),含有2条X染色体的为雌性(XX、XXY均可育),其余情况则会死亡。摩尔根利用发现的一只白眼雄果蝇和野生型红眼雌果蝇杂交,F1雌雄均为红眼果蝇,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3∶1,且白眼果蝇均为雄性。
(1)果蝇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白眼基因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X和Y染色体上均有白眼基因,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利用上述实验得到的果蝇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Ⅰ:将F2中白眼雄果蝇与________杂交,获得白眼雌果蝇;
Ⅱ:将该白眼雌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果蝇的眼色。
结果和结论:若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说明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X和Y染色体上均有白眼基因。
(3)摩尔根通过上述实验证明了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但当他的学生布里吉斯重复将白眼雌果蝇和野生型红眼雄果蝇杂交时发现了例外,即在F1中除了出现正常的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外,还出现了极少量的红眼雄果蝇(XO型,不育)和白眼雌果蝇(XXY型,可育),将该白眼雌果蝇和野生型红眼雄果蝇杂交,F2中大部分果蝇表现为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少部分果蝇表现为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
①F1中出现极少量的红眼雄果蝇(不育)和白眼雌果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原因分析,F2中四种果蝇的表型及比例理论上应该为________,但实际发现表现为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的比例远小于理论值,布里吉斯推测是由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长度不同且存在非同源区,因此F1中白眼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两条X染色体联会的概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联会的概率,导致两条X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Y染色体随机移向其中一极的概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两条X染色体移向同一极,Y染色体移向另一极的概率。
2023-08-12更新 | 248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困难 (0.15)
【推荐2】我国育种工作者发现了一株花药萎缩、雌蕊正常的雄性不育突变体小麦。为将此雄性不育基因应用于小麦育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1)突变体小麦(2n=6X=42,AABBDD)是异源六倍体,其中A、B和D代表三个不同的______
(2)用雄性不育株与正常小麦杂交,后代稳定出现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且比例接近________,据此推测雄性不育与可育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且雄性不育是显性性状。为确定雄性不育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者进行了图1所示的杂交实验。

小麦减数分裂时不成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且常呈落后状态,大约有50%被遗弃在细胞质中,最终被降解。图1中不育株与四倍体可育小麦(2n=4X=28,AABB)杂交,所得F1均与正常小麦进行杂交,连续进行此操作,统计发现每代不育个体占比______,可知不育M基因位于D组染色体。
(3)为对M基因进行精确定位,实验人员培育了含有D染色体组的可育小麦(AABBDD)和Dn进行杂交实验(图2)。Dn为可育小麦D组染色体端体系列(端体是指只含有着丝粒和一个臂的染色体,“D1L”表示D组1号染色体均只有长臂,其余染色体正常;“D7S”表示D组7号染色体均只有短臂,其余染色体正常)。

雄性不育株与D1S杂交,观察F2植株育性和1号染色体形态是否正常,统计植株数量。据此判断M基因在D组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
①若______,则M基因位于D组1号染色体短臂。
②若______,则M基因位于D组1号染色体长臂。
③若______,则M基因不位于D组1号染色体。
(4)研究发现控制小麦茎长度的基因R/r与M/m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其中矮为显性性状。请选择下列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写出遗传图解,以实现用矮性状标记雄性不育基因_____
实验材料:纯合高雄性不育小麦、杂合高雄性不育小麦、野生型小麦、纯合的矮秆可育小麦。
2024-06-08更新 | 235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3】果蝇(2N=8)的眼色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等位基因(B、b)和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E、e)有关,如图1,其中B基因对E基因有抑制作用,b基因无此功能。图2为用甲、乙进行的杂交实验。

(1)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形成的_________个四分体经_________染色体分离、姐妹色单体分开,最终将复制后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四个精子中。
(2)F2中红眼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若将F2红眼中的_________(填“雌”或“雄”)性个体,与F2中的白眼个体交配,则子代中白眼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
2017-12-06更新 | 4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