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3 题号:8275417
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某山区弃耕农田在二十余年间逐渐发展成为森林。下表为该弃耕农田演替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请回答:

(1)在演替过程中,调查该地区不同阶段的植物种类应采用____________。该地区演替到灌木丛阶段时,有________种灌木种群,所有的植物种类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群落,处于竞争优势的植物种类是________
(2)该地区演替的过程中,某段时间出现了严重虫害。人们进行药物灭虫,对虫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后来引进了主要以虫为食的某种鸟,虫害逐渐被控制并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个过程中,药物灭虫对虫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对此合理的解释是_____。引进某种鸟后,虫害被控制并使该地区长期保持相对稳定,这是_________的结果。
(3)退耕还林的过程中,一年生草本植物逐渐被多年生草本植物取代,原因是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研究人员对某自然保护区多个不同生境内的物种数、鸟类的多样性(鸟类的物种种类数,相对值)进行了研究,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阔叶林狼尾草荒地白茅农田鱼塘
物种数1087679758253
鸟类的多样性3.4883.1853.2933.1843.0302.679

(1)从南到北,某自然保护区有多种不同生境,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研究者采用逐个计数法调查了阔叶林中某种乔木的密度,采用该方法调查的原因可能是该乔木_______
(2)据表可知,与阔叶林相比,鱼塘的鸟类多样性更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
(3)克氏原螯虾是入侵物种,属于淡水龙虾,具有较高食用价值;其生存能力强,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极易扩散,对同一水域的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等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甚至会破坏堤坝。已知克氏原螯虾捕食田螺,田螺又常以黑毛藻为食。为研究克氏原螯虾对大小田螺采食黑毛藻的影响,科研人员制作了四个培养箱,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处理,若干天后统计平板上黑毛藻的存活率,结果如图2所示。
   
①本实验中d组的作用是排除_______,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用隔板隔开克氏原螯虾和田螺,是为了防止_______
②实验结论:_______
2023-12-27更新 | 11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科研人员对浙江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时鹭类中的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筑巢高度/m

池鹭/只

白鹭/只

夜鹭/只

牛背鹭/只

鹭鸟总数/只

6~8

6

6

8

0

20

8~10

52

6

6

2

66

10~12

14

4

4

2

24

12~14

10

22

4

0

36


(1)表中数据显示,该森林群落鹭类的优势种是_______________。调查该区域某鹭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表中数据的获得是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________________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块(10m×10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得出的。
(2)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和方向上的改变,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______________,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____________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图1。从中可推如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照图2可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这是长期__________的结果。图2中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而能量流动的特点则是_______________
2020-05-11更新 | 13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种群数量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种群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总面积为2公顷(1公顷="10" 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和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标记数/只
初捕3232
重捕324

①这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称为_________
②该草地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只/公顷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高∕低)。
(2)某研究所对某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一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图二中 A﹑B 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
②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③在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___
④若在 t2时种群数量为 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____水平。
2016-11-26更新 | 5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