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神经调节 >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37 题号:8658278
下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⑤代表________,其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 ]_____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____________
(3)机体要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4)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从神经元的结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部分。

(5)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有何关系,现有两种假设:
假设1: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假设2:只有当刺激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①请在上面坐标图中画出上述两种假设相对应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图),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上述两种假设哪一种正确?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某同学将电表的两极分别置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如图所示,图中ac=db,他在c、d两处同时给神经细胞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然后观察刺激后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及b处内表面的电位变化。

问题
(1)电表的指针怎么偏转?___________   
(2)b处内表面发生了怎样的电位变化?___________
2020-09-11更新 | 12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机体在高强度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运动疲劳,抗坏血酸(AA)是机体内重要的抗自由基物质。某实验小组以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动态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相关指标的情况。大鼠力竭运动的方案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30minI级:8.2m·min-1 15minII级:15m·min-1 15minIII级:20m·min-1运动至力竭90min
(1)血液中的AA可经抗坏血酸转运体(SVCT2)逆浓度梯度转运入脑脊液,维持中枢神经组织较高的AA浓度,此过程中,AA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
(2)在跑台运动初期,大鼠纹状体细胞(大脑中的某神经细胞)外的AA浓度无显著变化,但力竭前60 min时,其纹状体细胞外的AA浓度急剧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推测该变化的原因是在运动过程中脑组织对氧的利用率提高,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可避免神经细胞膜的氧化损伤。
(3)研究人员还设置了AA补充组(AAG)和对照组(SG),实验中,在运动前,向AAG组的大鼠腹腔注射一定量的AA(溶剂为生理盐水),对SG组大鼠的处理为向其腹腔注射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AAG组和SG组的兴奋性神经递质Glu的相对含量变化。由图可知,整个力竭运动过程中的Glu含量_______安静状态时的。Glu的浓度高时会对神经细胞产生毒害作用,进而诱发运动疲劳。正常状态下,突触兴奋时释放的Glu作用于突触后膜,会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变为_______电位,Glu发挥作用后,可被神经细胞重新摄取。在该过程中胞外的AA浓度升高,从而促进胞外的Glu进入胞内。结合上述信息及图示结果分析,在运动前适当补充一定剂量的AA,除了可以提高大鼠自身抗氧化系统的抗氧化能力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2022-05-07更新 | 35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记忆最初在海马体(大脑皮层的一个区域)中形成,然后转移到其他大脑区域进行长期存储。海马体中可塑性突触的形成、巩固和消除对记忆起着关键作用。据图回答:

(1)学习与记忆产生过程中,在反射弧中兴奋沿神经纤维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至轴突末端时,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海马体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2)研究发现,重复刺激海马体突触前神经元时,位于树突上的突触后膜内发生了肌动蛋白的重构,即从稳定的肌动蛋白变成______________,然后又形成稳定的肌动蛋白,同时增加了突触后膜上相应___________的数量,从而建立神经元之间稳定的增强联系,形成记忆。
(3)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在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现象可能的机制。

①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其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有_____种,其中A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②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内,并与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的_____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③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A)对小鼠H区传入神经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A受体的总量无明显变化,细胞膜上A受体的数量_________,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B)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      )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2023-03-28更新 | 3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