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生命历程 > 细胞的增殖 >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 细胞增殖的方式及细胞周期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1 题号:8844938
如图所示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顺序已经打乱。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正确细胞分裂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图中细胞⑥内染色单体数及染色体数分别为________。中心粒的复制是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完成的。染色体主要由________组成。
(2)下表为培养液中某种动物细胞数目和培养时之间的关系。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该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需要________h。
培养时间(单位:h)10203040506070
培养液中细胞数目/千个25355070100145200

(3)现有某种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请利用细胞生命历程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叫做____,其中____能保持亲子代细胞之间遗传的稳定性。
(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____,它是____的结果。
(3)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____。“多莉”、“中中”、“华华”的诞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____
(4)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染色质收缩,导致____能力降低,使得细胞中蛋白质减少。
(5)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突变。
2023-07-10更新 | 33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孔雀石绿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畸等风险,但由于其价格低廉,治疗鱼病效果好,有一些养殖企业仍在滥用孔雀石绿。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是国际公认的遗传学毒性检测的标准,科研人员利用该技术检测了孔雀石绿对蚕豆根尖的微核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原理:真核生物受内外环境的污染后,染色体发生断裂等异常,导致染色体片段不能顺利进入子细胞的细胞核。当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时,在细胞质中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比主核小的微核。微核率=含微核的细胞数/所观测细胞总数。
实验步骤:
①孔雀石绿浓度的选择:选择0.05、0.1、0.5、1.0、2.0mg/L这5个浓度,并设置空白对照。
②蚕豆根尖的染毒处理:取饱满、大小均匀的蚕豆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浸种催芽。待根尖长到1~2cm左右时,取出种子,并用不同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蒸馏水分别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12、24、36、48、72h,最后恢复培养24h。
③制作装片:取培养的种子,切取1cm长的幼根,进行解离、 、制片。
④镜检统计:显微镜观察,统计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微核数,染色体畸变数,同时进行显微摄影,部分染色体异常的细胞如下图a~e。
   
注:多极有丝分裂是指核分裂时,细胞中出现两个以上的极,染色体发生不规律分配的一种异常分裂方式。往往与中心体数目增加有关。
(1)本研究的自变量是_______。步骤①中应选取_______作对照。步骤③中解离的目的是_______,“?”表示的是_______
(2)步骤④中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再用高倍镜观察_______(选填“同一细胞”或“不同细胞”)从而找到不同的分裂时期。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大多数细胞均处于分裂间期,原因是_______
(3)观察统计微核应选择_______期的细胞。图a、b所示的细胞中均出现了微核,图c~e的细胞若在自然状态下继续分裂,形成微核概率较大的有_______
(4)科研人员进一步发现,在孔雀石绿的胁迫下细胞的微核率显著上升,提示孔雀石绿的毒性效应在特定条件下随孔雀石绿浓度或胁迫时间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但是当胁迫时间较长时(≥48h),较高浓度组(≥1.00mg·L-1)的微核率却略有下降趋势,可能的原因是高浓度的污染物长时间胁迫会减缓、抑制、甚至终止_______,从而微核无法被检出,但毒性效应并未因此减弱。
2024-01-29更新 | 7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为了验证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并加入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_____________,该种分子所在的细胞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乙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比甲组的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利用3H-TdR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__期。
(4)在上述实验中选用3H-TdR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3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