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9 题号:8922314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分析,错误的是
A.空间异质性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气候对种群数量变化的作用力与种群密度无关
C.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一个地域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D.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次生演替
19-20高三上·浙江嘉兴·期中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沙漠蝗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沙漠蝗灾大约每10~12年暴发一次。当雨量充沛时,沙漠蝗数量会迅速增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蝗虫种群数量和规模持续增加,最终导致蝗灾暴发,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沙漠蝗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蝗蝻数量预测种群变化趋势
B.沙漠蝗成灾时的种群数量,即为此环境下的K值
C.如果人们用信息素吸引蝗虫的天敌鸟类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D.监测第18个月时种内竞争强度小于第9个月
2023-07-02更新 | 33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环境DNA是指生物体通过脱落的细胞和粪便等释放到环境中的DNA。科研人员采集长江流域不同水域的环境DNA进行研究,根据中华鲟的某特定基因设计引物,通过PCR及电泳测得中华鲟的环境DNA数量,用于了解中华鲟的分布特点并监测中华鲟种群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调查方法可在不直接观察或捕获生物体的情况下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调查
B.根据中华鲟基因设计引物并检测环境DNA,不能反映出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
C.在不同时间和区域进行采样分析,可了解中华鲟分布的季节性变化
D.通过对不同水层的环境DNA进行检测,可确定中华鲟在长江流域中的生态位
2024-06-03更新 | 145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关于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使用了模型建构法
B.预实验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
C.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再来计算平均值
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采用了对比实验法
2019-01-09更新 | 1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