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神经调节 >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27 题号:9311982
为了研究高等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与海马脑区(H区)的关系,科学家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传入神经末梢释放谷氨酸的方式是_____,图示的兴奋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功能。
(2)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的功能是_______。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的_____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______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并检测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请对该实验方案加以完善:______

相似题推荐

【推荐1】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强刺激,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强刺激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强刺激使互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请据图回答:
   
(1)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
(2)Ca2+进入海马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进入胞内与____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被激活,磷酸化的A受体更易与神经递质结合。
(3)下列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的是__________(填对应的序号)。
①突触小泡内物质的释放       ②Na+进入海马细胞        ③A受体的磷酸化
(4)关于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的关系曾有两种假设,如图1所示。
       
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图2)。结合实验结果证明假设__________是正确的。
(5)脑组织细胞缺氧会影响学习记忆功能,结合图1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
5-羟色胺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敲除方法得到中枢神经系统中5-羟色胺缺乏的试验小鼠。在焦虑和恐惧行为测试中,试验小鼠的焦虑水平低于对照小鼠。在恐惧记忆测试中,试验小鼠的恐惧记忆不仅更强而且长时间保持。
(6)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5-羟色胺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突触前膜兴奋会抑制5-羟色胺的释放
B.对照组小鼠不能产生5-羟色胺
C.5-羟色胺含量上升可能导致焦虑加强
D.恐惧记忆的产生是由5-羟色胺缺乏引起
(7)腺苷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抑制神经元兴奋引起困倦。喝咖啡能提神,是因为咖啡中含有与腺苷结构类似的咖啡因,咖啡提神最可能是因为咖啡因(       
A.可在突触间隙降解腺苷B.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腺苷
C.可在突触后膜竞争腺苷受体D.可结合腺苷使其不能作用于受体

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下图3表示突触结构,图4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表示物质运输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8)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收回。由图4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研究表明吸毒会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降低免疫力。小明对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表1,其中LH、FSH均为垂体释放的调节性腺分泌的激素。调查发现吸毒者容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

组别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mlu/mL)

FSH(mlu/mL)

睾丸酮(mlu/mL)

吸毒者

32岁

4年

1.4g/d

1.45

2.87

4.09

健康人

23岁

4.66

6.6

6.69

(9)根据上述信息所示下列推测中,可能的是             
A.毒品导致下丘脑功能障碍B.毒品导致垂体功能障碍
C.毒品导致性腺功能障碍D.毒品导致大脑功能障碍
(10)有人对该调查的科学严密性提出质疑,请写出质疑理由:__________
(11)吸食可卡因一段时间后,吸毒者会感到越来越不敏感,需要剂量更大的可卡因才能达到兴奋及开心的效果,致病机理与2型糖尿病相似,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有:相对于正常人,            
①其体内多巴胺与受体的结合能力降低          ②其体内多巴胺受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③其体内多巴胺的量绝对不足                    ④其体内多巴胺水平可能高于正常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3-10-14更新 | 38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下图1是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其中,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内括约肌由自主神经控制,不受意识支配。尿道外括约肌由躯体运动神经控制,受意识支配。图2是图1中膀胱及周围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排尿反射反射弧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_____________
(2)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内括约肌均由自主神经支配,但尿道外括约肌却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两类传出神经协调配合对机体排尿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成年人突然受惊吓后可能会尿失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图2中,腹下神经释放的NE(去甲肾上腺素)一方面促进膀胱逼尿肌舒张,另一方面也会促进尿道内括约肌收缩。同一神经递质在两部位的效果截然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__。ACh(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与NE刚好相反,若使用药物抑制图2中传出神经ACh的释放,可能带来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
(4)进入尿道的尿液会刺激尿道感受器,神经冲动传入脊髓,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活动,促进逼尿肌收缩。膀胱逼尿肌收缩又促进尿液进入尿道,再次传导兴奋到脊髓,如此反复。这一调节机制叫做______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这一调节机制对机体排尿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2024-03-14更新 | 42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下图是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箭头处给予刺激时,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_
(2)兴奋在图乙中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经递质以_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__________层生物膜,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__________(填“结构”或“功能”)特性。
(4)图丙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__________最为正确。
2020-04-08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