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2 题号:9546779
已知果蝇的红眼对白眼、直刚毛对焦刚毛、正常翅对翅外展、灰体对黑檀体均为显性。下图为其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现有部分突变果蝇品系和野生型果蝇。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选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则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2)若选用白眼翅外展黑檀体雌蝇与野生型果蝇杂交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则在_________代中能观察到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同时,通过观察_________代的e黑檀体眼色的雌雄比,还可证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若选用粗糙眼黑檀体与野生型果蝇杂交,结果在中观察到四种表现型,该结果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控制眼型和体色的基因可以独立遗传”这一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人类遗传病进行调查、分析、监测和预防是优生学的重要任务。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遗传病可以表现为先天性疾病,也可以表现为后天性疾病,但先天性疾病和后天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判断某种先天性疾病或后天性疾病不是遗传病的依据是____
(2)红绿色盲的主要发病特点是____。某学习小组在本地区人群中随机调查了1000个男性红绿色盲的患病情况,发现患病男性为80个,据此推测,该地区人群中红绿色盲基因b的频率约为____,本地区人群中女性红绿色盲患者的比例约为____
(3)学习小组还发现本班一位女同学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病(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父亲也患有此病,母亲、妹妹和弟弟都正常,进一步调查显示,该女同学的祖母患有此病,祖父、外祖母和外祖父表现正常。后对该女同学母亲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其母亲没有携带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则可判断视网膜色素变性为____遗传病。
(4)科研人员发现一种新的遗传病(FSHD),其与4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18号染色体上S基因的表达水平相关,如图所示

   

①研究发现:FSHD的致病条件是D基因表达。则据图分析:表型____个体是正常个体,其体内的基因表达状况是____(假定该个体是纯合子,请用诸如G+G+的形式表示相关基因的表达状况,其中G代表相关基因,“+”表示表达,“–”表示不表达或表达量不足)
②研究发现18号染色体上还存在与Pitt-Hopkins综合征相关的T基因。基因S/s和T/t遗传时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
2024-01-03更新 | 13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已知黑腹果蝇性别决定于受精卵中的X染色体数目,如性染色体组成为XX、XXY、XXX的均发育为雌性,XY、XO、XYY的均发育为雄性,不含X染色体的胚胎死亡。设控制黑腹果蝇翅型的等位基因为D/d,眼色的等位基因为B/b。某生物社团同学用纯合亲本果蝇做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及数目

实验一残翅红眼雌×长翅白眼雄长翅红眼雌(920只)、长翅红眼雄(927只)
实验二长翅白眼雌×残翅红眼雄长翅红眼雌(920只)、长翅白眼雌(1只)
长翅白眼雄(927只)、长翅红眼雄(1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实验一和实验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____________
(2)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曾经多次做上述实验二,F1中总是每2000-3000个中出现一只例外的白眼雌性和红眼雄性,推测是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例外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其形成原因应是______。此推测可通过制作组织装片,观察该果蝇细胞_____(时期)染色体图像进行分析予以鉴定。也可以让该例外雌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果蝇杂交,根据后代性状的表现来判断。
(3)让实验一中F1个体逐代随机交配(不考虑变异和淘汰),正常情况下,统计的F3中长翅红眼:长翅白眼:残翅红眼:残翅白眼=_______。其中,雌性果蝇中长翅红眼纯合子占_______
2022-04-02更新 | 39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型,蚕茧椭圆形对圆筒形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蚕蛾触角节数的类型有多节数、中节数、少节数,受复等位基因(D1、D2、D3)控制。D1对D2、D3均为显性,D2对D3为显性。研究人员进行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不考虑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椭圆形茧雌雄蚕杂交,F1表型及比例为椭圆形雌性∶椭圆形雄性∶圆筒形雌性∶圆筒形雄性=3∶3∶1∶1
实验二:多节雄性和中节雌性杂交,F1表型及比例为多节雌性∶多节雄性∶中节雄性∶少节雌性=1∶1∶1∶1
(1)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复等位基因(D1、D2、D3)位于__________(填“常”“Z”或“W”)染色体上,触角节数与蚕茧形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2)实验二中,多节雄性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F1的中节雄蚕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F1中D2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3)若让椭圆形中节雄蚕与圆筒形少节雌蚕交配,F1均表现为椭圆形中节,F1雌、雄蚕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椭圆形少节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F2中椭圆形中节雌、雄蚕自由交配,F3的椭圆形中节雄蚕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
(4)家蚕饲养过程中偶然发现正常体色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透明体色雄蚕,让该透明体色雄蚕与多只正常体色雌蚕交配,结果子代雌蚕∶雄蚕=1∶1,正常体色∶透明体色=1∶1.推测该突变类型可能为__________突变。
A .常染色体显性                     B.常染色体隐性             C.Z染色体显性                     D.Z染色体隐性
若该透明体色雄蚕为纯合子,则控制透明体色的基因一定位于 Z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
2023-07-30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