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9 题号:9804603
豌豆蚜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和豌豆蚜。研究人员施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检测两种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实验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实验组

2.00

8.70

22.90


A.用样方法对利马豆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B.施蔬果剂后豌豆蚜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C.该生态系统蝉大眼蝽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D.据表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豌豆蚜
2020·山东·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草原环颈雉的数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为了保护环颈雉,人们进行了科研调查,下表为环颈雉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时间(年)

2

4

6

8

10

12

14

增长速率(万只/年)

0.6

1.46

2.3

3.0

2.3

0.6

0

A.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环颈雉的种群密度
B.在调查的14年间,环颈雉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环颈雉的种群数量在第8年达到最大值
D.在调查的14年间,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2020-09-19更新 | 1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车前草种群密度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种群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B.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是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的主要因素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呈“J”型增长
D.九寨沟地震若干年内,群落将发生次生演替,人类的活动会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017-12-12更新 | 140次组卷
【推荐3】研究人员对某地某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按体重划分)分性别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数量
B.该田鼠种群出生率可能大于死亡率
C.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接近1:1
D.成年雄鼠的生存能力强于成年雌鼠的
2024-02-08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