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59 题号:9824383
杂交水稻是我国对当代世界农业的巨大贡献,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体现了巨大的杂种优势。
(1)水稻的花小,为两性花,多对基因与花粉的育性有关,雄性不育植株品系的发现,为杂交制种过程中节省了___________ 这一繁琐操作,并且避免了______________,可保证杂种优势。科研人员在野生型A品系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突变株58S,该突变株在短日照下表现为可育,长日照下表现为雄性不育。为确定突变株A不育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突变株58S不育性状的遗传规律,分别用不同品系的野生型(野生型A品系和野生型B品系)水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58S (♂)X野生型A(♀)

全部可育

683可育,227 雄性不育

58S (♀)X野生型A(♂)

全部可育

670可育,223雄性不育

58S (♂)X野生型B(♀)

全部可育

690可育,45雄性不育

58S(♀)X野生型B(♂)

全部可育

698可育,46 雄性不育

甲组数据说明58S突变株是 A品系雄性育性的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基因发生_________突变引起,乙组数据说明控制58S花粉育性的等位基因的数量及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培育水稻高产量品种探索过程中,品种的短秆化是一个里程碑,从生物体能量分配的角度看,短秆化能提高产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育种的成功是历史性的突破,野生水稻为杂交育种提供许多优良基因来源,体现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_价值。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回答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乙病可能的遗传方式有_____________
(2)若Ⅲ-4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Ⅲ-4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Ⅱ-1和Ⅱ-2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③人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3-14更新 | 21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
某校小花老师患有腓骨肌萎缩症(CMT)(此病是一组神经遗传病,相关基因用 A、a 表示),此病遗传方式有多种类型,病情严重者可见小腿和大腿下 1/3 肌萎缩,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小花的爸爸、哥哥、妹妹不患病,但母亲患病。
(1)依据小花家庭成员患病情况判断,CMT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   
A. 伴X显性遗传                           B. 伴X隐性遗传
C.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若父亲不携带 CMT 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
A. 常染色体                              B. X染色体
C. Y染色体                                D. 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
(3)经过基因诊断,父亲个体携带有CMT 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__________。父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父亲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个致病基因。
(4)小花的妹妹婚前应进行__________,以防止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小花进行产前诊断时可以抽取羊水,检测胎儿脱落上皮细胞的__________
A.核糖核苷酸            B.基因            C.氨基酸          D.脱氧核苷酸
(5)哥哥带有该致病基因,且该致病基因与 ABO 血型系统中相关基因连锁。已知爸爸、妈妈、哥哥血型分别是 O、A、A 型。哥哥与携带此病基因的 O 型血女孩结婚,婚后生育胎儿是 A 型患病的概率_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O 型患病的概率,理由是__________
2019-05-05更新 | 11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在高产、抗病等方面,玉米(2n=20)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优于纯合亲本(纯系),其茎的高度、果穗的大小、胚乳的颜色等性状与其抗倒伏、高产、品质等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玉米茎的高度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类型,A控制高茎,将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F1均为高茎,F1自交所得F2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在连续繁殖高茎玉米品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矮茎玉米突变体M,M自交,子代中高茎玉米植株占1/4,研究发现,M是由亲代高茎玉米植株一个A基因突变而成,基因型表示为AA+。据此分析,A+基因的产生属于________(显性、隐性)突变,以上控制茎的高度的基因位于________;M与正常矮茎玉米植株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后代中矮茎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
(2)玉米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和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若基因型为B1B2C1C2的大穗杂交种自交后代出现衰退小穗性状的概率为1/2,则说明________;若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该品种自然状态授粉留种,子代表现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
(3)玉米籽粒胚乳的颜色有黄色、紫色和杂色,已知胚乳是由精子与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融合后发育而成,每个极核的染色体组成均与卵细胞一致。
①研究人员为研究胚乳颜色形成的机制,所做杂交实验及结果如表1所示。据此分析杂交组合一、二中F1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据此推测胚乳颜色的形成很可能与R基因的________(来源、数量、来源和数量)有关。
表1


杂交组合

F1胚乳颜色

紫色RR(♀)×黄色rr(♂)

紫色

紫色RR(♂)×黄色rr(♀)

杂色

②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利用突变体N(如下图)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2所示,据此分析:

表2

杂交组合

部分F1胚乳

基因型

颜色

野生型rr(♀)×突变体N Rr(♂)

Rrr

杂色

RRrr

杂色

野生型rr(♂)×突变体N Rr(♀)

RRr

紫色

突变体N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研究发现,N在产生配子时,10号染色体分离有时发生异常,但不影响配子的育性,则表2中F1出现少量基因型为RRrr的胚乳的异常分离发生时期为________。上述杂交组合三、四结果表明胚乳颜色的形成很可能与R基因的________有关。
2024-06-07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