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DNA甲基化发生于DNA的CG序列密集区。发生甲基化后,那段DNA就可以和甲基化DNA结合蛋白相结合,结合后DNA链发生高度紧密排列,其他转录因子、RNA合成酶都无法再结合了,所以这段DNA的基因就无法得到表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DNA甲基化过程可能需要酶的催化作用
B.柳穿鱼的Lcyc基因高度甲基化导致Lcyc基因不表达
C.基因碱基序列的甲基化程度越高,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
D.吸烟会降低细胞内DNA的甲基化水平
2020-03-01更新 | 235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大肠杆菌(E.coli)核糖体蛋白与rRNA亲和力较强,二者组装成核糖体。当E.coli细胞中缺乏足够的rRNA时,核糖体蛋白可通过结合到自身mRNA上的核糖体结合位点,抑制翻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核糖体蛋白的mRNA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细胞中有足够的rRNA时,核糖体蛋白通常不会结合自身mRNA
C.编码该核糖体蛋白的基因转录完成后,mRNA才能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
D.核糖体蛋白对自身mRNA翻译的抑制,维持了RNA和核糖体蛋白数量上的平衡
2023-12-05更新 | 266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17年10月2日,3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以果蝇为研究对象,发现周期基因(PER基因)编码的蛋白PER的变化以24小时为周期,而这一过程又受TIM蛋白的调控,当TIM蛋白绑定到PER蛋白时,两种蛋白就能进入细胞核,从而阻断周期基因活性。同时,他们还发现了调节昼夜节律的其他相关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TIM蛋白和PER蛋白绑定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TIM蛋白和PER蛋白通过阻断翻译的过程调节PER蛋白的含量
C.该研究可说明生物的某一性状往往是由多基因决定的
D.过少摄入蛋白类食物会影响人体昼夜节律及睡眠质量
2022-11-09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