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全国 高二 课前预习 2021-10-25 37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逻辑与思维

一、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容易(0.94)
1. 逆向思维的客观基础
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___________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___________地思考既有的认识,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
填空题 | 较易(0.85)
名校
2. 逆向思维的含义。如果把原有的思路叫作________,那么一切与原有的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称为________。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________的反面、________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________的目的。
2021-10-22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填空题 | 较易(0.85)
3. 逆向思维的具体方法。
(1)对事物________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________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________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如动与静、冷与热、甜与咸、吸引与排斥、模糊与精细等的认识可能发生________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________的认识作反向思考。转换场合或________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________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________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________
2021-10-2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填空题 | 较易(0.85)
4. 逆向思维应当合“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________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如果不顾________,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2021-10-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填空题 | 适中(0.65)
5. 知“正”方能有效行“逆”。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________的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________。不知道正向思维,就谈不上逆向思维。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________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2021-10-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填空题 | 较易(0.85)
6. 正逆互补,携手共进。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________。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________的成果。
2021-10-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填空题 | 较易(0.85)
名校
7. 多向思维,相得益彰。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人们运用发散思维与________、逆向思维与________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因此,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2021-10-22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二、判断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判断题 | 较易(0.85)
8. 逆向思维就是人们对已有的有关事物结构顺序和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
2021-10-2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判断题 | 较易(0.85)
9. 人们对事物的存在状态的正确认识是固定不变的。(     )
2021-10-2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判断题 | 较易(0.85)
10. 对创新思维而言,逆向总比正向好,逆向就能实现创新思维。(     )
2021-10-2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判断题 | 适中(0.65)
11. 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是完全对立的。(     )
2021-10-2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三、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不少求职者为了吸引招聘方的眼球,在简历上列举了许多荣誉和成绩,结果啰里啰唆一大堆。能给招聘单位留下深刻印象的优点反而湮没其中,未能凸显出来。一位有心人来了个“倒叙”,从用人单位都比较注重的“工作经验”入手,先声夺人,开篇就牢牢吸引住了招聘方的注意力。这启示我们(       )。
A.应时刻进行逆向思维
B.应不失时机进行逆向思维
C.应反对正向思维
D.应把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起来
2021-10-22更新 | 223次组卷 | 6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数千年来,人们一直习惯用锅炒菜,把生的食物放在热锅里炒,食物由生变熟。这种炒法只能提供热食,不能满足人们对冷食的需要。有人从加热的反面设想,制造出“炒冰”的锅。这一事例所使用的逆向思维技法是(       )。
A.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B.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C.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D.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2021-10-22更新 | 461次组卷 | 22卷引用: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21+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下列做法中能够体现逆向思维的有(       )。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②故意“唱反调”“对着干”
③当所有人都想的一样时,可能每个人都错了
④《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0-22更新 | 37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下列对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不知道正向思维,就谈不上逆向思维
②二者思维的方向与目的都正好相反
③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④正逆应当互补,才能相得益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0-22更新 | 209次组卷 | 7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四、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6. 议题   逆向思维的含义
情境分析

圆珠笔漏油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难题,许多人认为是由钢球的磨损造成的,因而都在强化钢珠硬度、耐磨性上花费极大精力,但在材料上却难以突破。日本一位发明家没有在常人的思路上钻牛角尖,他认为将圆珠笔笔管中的油减少,使其在钢球没有用坏之前就用完,漏油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于是他买来大量圆珠笔,反复使用,统计出圆珠笔写了多少字、用了多少油开始漏油,减少管中的灌油量,从油上出发解决了圆珠笔的漏油问题。


思维碰撞
(1)什么是逆向思维?结合材料谈谈运用这种思维方法的依据。
(2)逆向思维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2021-10-2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议题   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情境分析

两个推销人员到一个岛上去推销鞋,一个推销员到了岛上之后,发现这个岛上的人都没有穿鞋的习惯,人人都是赤脚。没有穿鞋的,怎么推销鞋?他气馁了,马上发电报回去,说:“鞋不要运来了,它在这个岛上没有销路。“第二个推销员来了,高兴得几乎昏过去。因为,他觉得这个岛上鞋的销售市场太大了,每个人都不穿鞋,要是一个人穿一双堆,销量就不得了。于是,他马上发电报回去,说:“空运鞋来,赶快空运鞋。”


思维碰撞
(1)这两个推销员分别采用了什么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2)第二个推销员能获得成功吗?为什么?
2021-10-2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五、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50年代,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制造晶体管的原料锗。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将锗提炼得很纯。日本的专家江崎与助手在长期的探索中,不管怎样小心操作,总免不了混入一些杂质。每次测量其参数,都会发现显示不同的数据。有一次,他想:如果采用相反的操作法,有意地一点点添加进少许的杂质,结果会怎样呢?经实验,当将锗的纯度降到原来的一半时,一种极为优异的半导体就诞生了。这说明(       )
A.逆向思维总比正向思维效果好
B.正逆互补,相得益彰
C.运用逆向思维成功的机会很小
D.逆向思维违背客观规律,不宜常用
2020-12-03更新 | 268次组卷 | 15卷引用: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单元综合测评4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这位老母亲立即眉开眼笑,活力再现。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这位邻居的开导采用了(       )。
A.聚合思维B.逆向思维
C.正向思维D.正逆互补思维
2021-10-25更新 | 305次组卷 | 7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0. 在人际关系中,换位思考的管理方式,是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相互颠倒。这一事例是从什么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  )
A.事物存在状态B.事物功能
C.事物结构顺序D.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2021-07-02更新 | 312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新教材同步备课》(选择性必修3)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1. 发现泥石流后,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从思维方式角度,它的合理性在于 (  )
①逆向思维,从人们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反向求索 
②聚合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③发散思维,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 
④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具有其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2021-02-03更新 | 328次组卷 | 7卷引用:【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模块综合测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我们从某一个视角去认识对象,对象的某种性质或功能可能有缺陷。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认识视角,对象的那种“缺陷”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可以变废为宝;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可以变“不利事”为“幸运事”。可见(  )
①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 
②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机遇,实现人生的目标 
③缺陷、优势并没有明确的标准 
④逆向思维应该合理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2021-02-02更新 | 256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十二课 第二框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后习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3. 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这表明(       )。
A.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B.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C.掌握了正向思维,就能正确进行逆向思维
D.正逆应当互补,携手共进
2021-10-22更新 | 244次组卷 | 5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导学案: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逻辑与思维

试卷题型(共 23题)

题型
数量
填空题
7
判断题
4
单选题
10
主观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逻辑与思维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填空题
10.94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20.8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30.8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40.8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50.6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60.8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70.8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二、判断题
80.8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90.8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100.8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110.6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三、单选题
120.6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单题
130.6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单题
140.6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单题
150.6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单题
180.6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单题
190.6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单题
200.8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单题
210.65发散思维的方法  聚合思维的方法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单题
220.6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单题
230.6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单题
四、主观题
160.6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材料分析题
170.65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材料分析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