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模)政治试卷
上海 高三 一模 2023-01-31 15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哲学与文化、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一、复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复合题 | 适中(0.65)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1.1917到1919年,孙中山写出《建国方略》一书,构想了中国现代化第一份宏伟蓝图:建设160万公里公路、约16万公里铁路、3个世界级大海港、三峡大坝……当时,有外国记者认为孙中山的这些设想完全是一种空想,其不可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如今的中国大地上,公路密成网,铁路进青藏、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天和”驻太空、“祝融”探火星……新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牢牢把握____________的时代主题。(     
A.独立自主B.世界多极化C.和平与发展
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为实现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历史。有学者认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历经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四个阶段。

(1)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就“何为现代化”给出过相关依据:“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这里马克思是基于____________的视角考察现代社会的产生。(     )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唯物史观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体现出党的领导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该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不仅能够走得通,而且一定能够走得好。


结合材料,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不仅能够走得通,而且一定能够走得好”的理解。
(相关链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东德州大于集村是国家级农村社会经济调查观察点,全村有40个记账户。大于集村的“小账本”,是10年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中的动人叙事。
10年来的“收支账”写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耕耘收获。村民于光平的账上记着“2022年6月,收到合作社分红1000元”;农民衣食住行水平步步高,张德香记着“2017年,花3.5万元买了辆二手轿车”,自此油钱成了固定开支。
10年来的“兜底账”记录社会建设加速补齐民生短板。于振瑞账上记着“2022年2月到乡卫生院看病,新农合报销534元”。“俺老两口每人每月还能领150元‘新农保’。”
10年来的“环保账”诉说生态文明建设描画美丽乡村。于汝祥2020年花1000元参加电大园林培训,为的是让房前屋后“园林化”。于振瑞2021年支出燃气费530元,“过去家家烧秸秆、处处冒黑烟,厕所‘一个土坑两块砖’,现在全村都用天然气,‘厕所革命’普及了水冲厕。

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小账本”将继续记录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画卷。结合材料,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角度,谈谈在向中国式现代化进军的新征程上,如何让“小账本”续写出新的文章。
2023-01-30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模)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