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专题十二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推进共同富裕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4-05-15 1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与法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文化、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时事政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南省鲁山县围绕香菇、葡萄、硒梨、蓝莓、文旅等特色产业,创新党支部创办专业合作社、领办集体产业办法,创办鲁山县保鑫种养集体经济合作社,引导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流转山地近万亩,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延长新链条。2023年村集体经营产值逾500万元,收益超过100万元。这一合作机制能够(       )
①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加快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②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将资源优势与特色产业相融合
③培育农村经济新业态,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
④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山西省洪井镇人大创新“人大代表+网格员”的工作模式,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结合乡村全面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收集社情民意,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今年以来,洪井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共排查矛盾纠纷50余件,全面化解矛盾隐患,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反映了(       )
①探索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新路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
②健全人大代表联络机制有利于畅通人民民主
③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
④人大代表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做人民利益代言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之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粮食生产收储加工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市场供应充足、运行总体平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能力不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下列措施中,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推导正确的是(     
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
②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③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推动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④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这表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③立足关键部分,统筹兼顾,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下列选项对落实中央精神的推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综合施策提高单产→延长产业链服务→发展规模化种植→推动节本增效
②发放大豆种植补贴→增加种植户收入→提高农户积极性→扩大大豆产能
③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金融服务→降低经营风险→推进集约化经营
④培育大豆加工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大豆需求→扩大大豆种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下面是2022年人民政协好提案名单(节选)。由此可见(       
序号案号题目提案者
102808关于深化改革创新,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的提案民革中央
200252关于加快数字贸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的提案民盟中央
300307关于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要素,积极助力共同富裕的提案民建中央
402034关于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的提案民进中央
①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的积极性很高       ②党的领导是协商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
③人民政协围绕国家重大任务建言献策       ④各民主党派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辨析题 | 较难(0.4)
名校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然而,我国耕地撂荒问题由来已久,且有蔓延之势。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耕地撂荒最严重的几个省份是重庆、四川、贵州、甘肃和湖北,其中重庆的撂荒比例高达37.9%。

究其原因有多种,而最主要的是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副产品市场价格达不到农民预期,甚至从耕种者角度而言,耕地利用价值出现负值。为此,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大量耕地被撂荒长草。

为此,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规定:撂荒地可由发包方组织代耕代种。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和《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评价农民撂荒耕地的行为,并谈谈耕地撂荒现象对完善国家治理的启示。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2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

材料一2003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花5年时间,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实施20年来,“千万工程”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方面成效显著,影响非凡。2019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千万工程”,多次强调坚持因地制宜、注重规划先行,从实际出发,城乡一体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强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推进“千万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

(1)浙江“千万工程”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给我们的启示。
2024-05-15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以及开发利用。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具有独特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其次,兼具农业经济、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多重功能,具有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重属性。再次,是传统农耕文化的当代呈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要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农业生态保护,要以传统民俗、传统村落为核心,特别要提高古村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鉴于古村落的多重价值考量,要把保护、修缮与利用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任务。

中国是最早响应并积极参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的国家,经过多年努力,探索出一条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道路。利用农业文化遗产的多重功能和多重属性,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农产品,发展观光、休闲、康养、度假、研学、文创等多种业态的旅游产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能将其与现代农业发展对立起来,也不能将其与农业文化遗产地发展对立起来。

(1)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分析应如何搞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意义。
(3)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的特征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合理性。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近年来,通过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送戏下乡、建设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我国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文化产品供给日益多样化,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但“送文化”是单向的文化输送,农民欣赏文化只是被动接受。目前,不少地方已在乡村有组织地开展“种文化”活动。如,有的地方把喜欢吹拉弹唱的农民组织到一起成立农民乐队,有的地方帮助农民成立书画、音乐、山歌等文艺类协会,还有一些地方支持农民举办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一些地方大力发展文旅演艺产业,引导农民从田间走上舞台,既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自信。某图书馆了解到村民缺乏种养技术等指导,便与“农家书屋”合作,送去有关的图书资料,帮助村民们解决了种养技术难题。不过,也有一些地方“种文化”的活动存在着形式化、任务化的倾向和简单化、“一刀切”的问题。如,有的地方在培训乡村文艺骨干时,培训内容缺乏专业性、实用性,照本宣科念课件的多,结合实际讲专业的少;有些地方的“种文化”活动,沦为小圈子的自娱自乐等。

(1)“种文化”能够为乡村振兴赋能。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种文化”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3)结合材料,请你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标语限20字以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