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94 引用次数:121 题号:10068325
20世纪70年代,丹麦一项研究发现,因纽特人生活在格陵兰岛北部,患心血管病的比率极低。由此,理所当然地认为与其饮食方式中食用鱼油富含丰富的Ω-3不饱和脂肪酸有关。随后,《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更重要的是与因纽特人几乎都拥有的涉及脂肪代谢的特殊基因突变有关;目前研究认为,吃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对健康有益,但并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吃鱼油能预防心脏病。这说明(  )
①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真理性               
②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需经过实践检验以证明是否正确            
④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容易 (0.94)
【推荐1】2023年5月10日21时,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本次任务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进行了优化改进,期间进行数次探索,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体现了(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②人能够把握和利用规律
③真理是实践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人们在科学实验中可以创造本质联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16更新 | 6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 (0.94)
名校
【推荐2】2016年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
①来自实践,体现了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②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④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7-03-29更新 | 25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 (0.94)
【推荐3】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下列是同学们寻找的契合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序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思想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的社会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主观见之于客观”“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等实践观点
“知行合一”“躬行践履”“经世致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福祸相依”“物极必反”等朴素辩证思维矛盾即对立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13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