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8 题号:100918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城、大运河、长征是历史留给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当中所蕴含的矢志不渝、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奇迹”的源泉。很多人印象中绵亘蜿蜒的雄伟长城,只是八达岭、居庸关、山海关等保护得好的几段而已。这些地方文化遗存保存较好,对国内外游客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大多数长城段由于受自然侵蚀、开发过度、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或被风沙掩埋、或杂草丛生,保护堪忧。

国家出台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指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当遵循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文化引领、彰显特色,总体设计、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等原则。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真实完整保护传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活化传承和合理利用,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开放共享;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资源精神内涵,焕发新时代风采;统筹考虑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区位特点、公众需求,充分考虑地域广泛性和文化多样性、资源差异性,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务求符合基层实际、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时间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今天,通过国家文化公园,我们向历史致敬,向那些创造历史的人致敬,这种为子孙后代创造幸福新生活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需要遵循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原则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如何发掘好、利用好丰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
(3)请列举让文物(从长城、大运河、长征中任选一个)走进现代生活“活起来”的两项具体举措。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促进文化繁荣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有专家认为“文化如人,有了性格就变得鲜活起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只能是别人的影子受人摆布,文化亦如此。没有性格的文化就没了脾气,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自信可言,如何让文化有性格呢?一是要传承,不忌本,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东西继承下来;二是要吸收,只要有营养,对中华文化有益,尽管拿来;三是要创新,时代总是不断更迭,再优秀的文化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辉煌过后,总要重头来过,因此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用最美的音符奏出中国文化最强音。”
(1)结合材料,谈谈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2)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广大青少年的参与。请为广大青少年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6-11-26更新 | 43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期,国际上出现了反对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新动向,像英国“脱欧”派公投的获胜,美国新任总统发表贸易保护言论等。中国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和积极融入者,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浪潮必然会浸漫到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如何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规则面前,建构起国家和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中华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赢得世界文化话语权,是当前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谈谈你应如何理性看待当前的逆全球化动向。
(2)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3)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请你围绕“合作共赢”这一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每条不能超过16字。
2017-05-10更新 | 16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法治,捍卫公平正义。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治”一词,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中华数千年历史始终闪耀着“法治”思想的光芒。法家强调法令的统一性、稳定性,以及“当时而立法”、“法与时转”等和现代法理观十分接近;但认为应在君主权威下自上而下推行“法治”,则与当今法治有本质不同,其专制性使“法治”无法具有民主的内涵。
(1)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知识,谈谈你对古今法治思想变迁的理解。
材料二:推进当今中国民主进程,需要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L市开展网上评议政府活动,健全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建制必询”机制,开通“键对键我纳谏”政务微博;面对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车辆停放等难题,推进“居民自治委员会”建设,实现从“老旧散”向“规范化自治小区”的华丽转身……
(2)结合材料分析L市系列举措对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材料三:穹顶之下,雾霾肆虐,《环境保护法》修订备受瞩目。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这部法律凝结了中国环境治理智慧,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开始服务于公众对依法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同时新法也为震慑日益猖獗的环境违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变现状,有针对性的执法利器。
(3)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谈谈你对《环境保护法》修订的认识。
2015-08-19更新 | 4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