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大众传媒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10334276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兵马俑如何在当代复活?

近十年间,单一的“文物复仿体系”摇身变作“联合开发、合作经营”;现存文创产品中,软萌硬核款款周到。“科技+文物”“动漫+文物”“一带一路”周边……从“符号直译”的表皮式到“功能转换”的骨架式,再到“意境诠释”的整合式,文物物质层面的活化渐次扩展为精神、行为层面的回暖。文创产品正从“含有传统文化概念的产品”发展为“自带故事光环的智者”。


◆读懂“李子柒”,此中有真意!

三月桃花开,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摘来制成琵琶酥……近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的视频走红网络,受到了国内外网友的热捧。她的视频通过中国式的衣食住行,展现了浓浓的“中国味”“中国风”,让很多只存留在中国人记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呈现在人们面前。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繁简之争,你写汉字还是漢字?

繁体字支持者:繁体字能够保持书法美观性、便于与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交流。简化字“因简害义”“有损汉字的艺术美和规律性”,削弱了汉字的表意性,违反了“六书造字”的原则,不利于传承传统文化。简化字支持者:文字是承载意义的一套符号系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辉煌成果,用简化字更能表达其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尽管部分繁体字相比简化字确实是“去古未远”,但从便利书写和高效传播的角度看,简化字才是适宜的选择。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知识,谈谈你对汉字繁简之争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是蒙汉合壁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地域广袤,树木参天。清朝末期国力衰退,日寇掠夺性采伐、连年山火和增多的农牧活动,塞罕坝由“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20世纪60年代初,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但国家仍下定决心,在塞罕坝建设大型国有林场,恢复植被,阻断风沙。当时的塞罕坝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创业者们以“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理念开始了创业历程。三代塞罕坝人不畏艰难,顶风冒雪,垦荒植树。改进“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改变传统的遮荫苗法,向一寸一寸沙土要绿色。经历无数次失败、自然灾害,塞罕坝人攻坚克难,在茫茫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近几年,继续增林扩绿,把石质阳坡作为绿化重点,攻坚造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56年来,塞罕坝人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绿色产业收入已超过半壁江山。森林旅游引来八方游客、绿化苗木销往全国各地、风力资源变成清洁能源、森林碳汇有望上市“变现”……随着绿色发展提速、产业转型升级,塞罕坝实现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可喜局面。
塞罕坝经验具有全球意义,为人类治理茺漠化、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了中国方案,塞罕坝精神唤醒了更多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利于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塞罕坝人创造绿色奇迹带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弘扬塞罕坝精神。
(3)请为弘扬塞罕坝精神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字数不超过15个字)
2018-04-25更新 | 11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7年12月3日晚,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正式开播。这档节目此前就因集齐了九大最具份量的国家级博物馆(院)而引起广泛关注,开播第一期,便在豆瓣上取以往人们了解文物,大多通过参观博物馆,能获取到的信息很有限。

如何才能让文物“活”起来呢?总导演于蕾和她的团队从零开始研发,历时两年,广泛征求观众和文物收藏者的建议,反复推敲、打磨,终于形成了如今的集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首期节目中,国宝守护人梁家辉从国宝石鼓引出了故宫守护人梁家五代父子的故事。从守护文物的人和他们与文物的故事,到传承千年文脉的民族大义,节目组对人文关怀的挖掘层层递进、丝丝入扣。在舞台设计上,节目组将中国古典韵味和现代舞台科技相结合,融合纱盒投影、透视冰屏柱、巨型环幕于一体,呈现出精致逼真、流畅自然的效果。该节目带给观众一场奇幻的文化旅行,受到了人们喜爱。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国家宝藏》节目组的成功对于文化创新的启示。
2018-10-18更新 | 48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审美和消费习惯,短视频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文艺样态。继去年以故事"拼盘"为叙事方式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获得国庆档票房冠军后,今年国庆中秋档,《我和我的家乡》以18.7亿元夺得档期票房冠军,观众好评如潮,成为又一部现象级的主旋律电影作品。该影片采用短视频故事群的叙事模式,围绕"我和我的家乡"的命题,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喜剧包裹起主流话题,讲述了祖国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区若干普通小人物的故事,风格各异的五个单元,贯穿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宏大时代议题。

不论《我和我的祖国》中民族记忆里的重大历史事件,还是《我和我的家乡》"小康时代"的新景观,都将创作视线从大人物下移到平凡小人物,把大故事分解成更接地气的若干小故事,奠定了电影的群众基础和艺术生命力。连续两年国庆档影片大热,让这种由若干个独立的故事组成、围绕同一主题叙事、风格相近或相同的"拼盘电影"的创作打开了新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庆档拼盘电影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0-11-17更新 | 2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