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5 题号:1051004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对每个人而言,深厚爱国情、高远强国志,归结点在于务实报国行。新中国70年,有太多横空而出的旷世成就,有太多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也有太多重大启示和宝贵经验值得记取。当人们把思绪集中于新中国走过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岁月,聚焦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油然而生的爱国情怀倍显强烈。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三峡大坝到港珠澳大桥,正是靠着一代代人的奋斗报国、忘我奉献,才有了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的“风景这边独好”。将融进骨子里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同,做好自己的事,成就我们的国,新时代新征程召唤中华儿女抖擞精神再出发。


越是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越是建构在深刻的现实认知基础上。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讲话指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

习近平强调,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ioo%。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


“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是新阶段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0-12-31更新 | 10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世界。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每个国家活力的源泉,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周礼·考工记》有言“匠人营国”。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中国是一个并不缺乏工匠的国家,四大发明的发明者,都是了不起的工匠。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他们持之以恒,甘于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才智和精力。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制造业更需要踏实专注、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结合认识论有关知识,谈谈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对人们探索真理的启示。
2017-04-01更新 | 17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多年前的诗人李白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从“嫦娥奔月”的美妙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壮烈实践,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1993年我国开始制定月球探测计划,分为绕、落、回三阶段。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之后传回第一幅月面画像。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拍摄的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与“嫦娥一号”相比,掀起了月亮的红盖头,看得见石头,看得见坑,其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2013年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作为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嫦娥系列卫星探月工程将更好地满足国家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对月球的探测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21-04-27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