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法律与生活 > 民事权利与义务 >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2 题号:11068418

10周岁的少年刘某热衷于观看网络直播。为了引起主播关注,增加互动机会,他用自己积攒的8万元压岁钱,分多次向某科技公司账户转账,用于打赏直播平台主播。刘某父母得知后,要求该科技公司退还打赏金额,遭到拒绝,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刘某父母无意间发现本案书记员的外甥恰巧是该科技公司的创办人,于是要求更换书记员。


结合本案,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刘某父母要求退还钱款的请求能否得到法院支持?说明理由。
(2)刘某父母更换书记员的要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0-21高三上·浙江嘉兴·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李做个体生意,因为快到年底,需要大量进货,资金周转困难。于是小李向他的好友小王借钱,小王借给他30万元,同时小李口头答应1年内归还,并口头约定年利率为8%。但由于小李做的生意不景气,一年内,小李并没有归还小王30万元,也没有按约定支付利息。小王急需资金,多次上门催讨未果,于是将小李诉至法院。


根据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本案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
(2)如果原告小王不能证明借钱给小李30万元及约定8%的年利率,据民事诉讼法的举证原则及相关规定,法院应当如何判决?请分析理由。
(3)本案中被告小李有哪些诉讼权利?如果败诉方对一审判决不服,他将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2022-06-21更新 | 213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网络暴力已成为网络空间治理中不可回避的课题。近日杭州女生郑某、网红“管管”等网暴事件,引起公众对受害者的同情,强烈谴责网络暴力参与者。

在网络暴力事件中,“法不责众”的心态往往导致一些网民发表言论时无所顾忌。一些人自以为正在“探索真相”“追寻正义”,实则早已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坚决惩治“按键伤人”。今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依法严惩“网络暴力”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相关犯罪。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网络暴力的具体行为、法律救济等方面予以明确,并对网络暴力案件中长期存在的立案难、取证难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破解途径。

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撰写一篇普法教育的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07-13更新 | 17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情回放】黄女士是一款读书软件的忠实用户。有一天,她发现在自己毫不知情的状况下,该读书软件关联了微信,上百位微信好友自动成了该读书软件上自己的“好友”。这些“好友”可以随意查看她正在阅读的书籍等信息。“我觉得这款软件侵害了我的个人信息权益。”黄女士将该读书软件所属公司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2020年7月3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公司侵害黄某个人信息权益。法院认为,该读书软件中的读书信息,包括读书时长、最近阅读、推荐书籍、读书想法等,能够反映阅读习惯、偏好等,属于个人信息,与人格利益较为密切。该软件向微信好友公开读书信息,存在较高的侵害用户隐私的风险,应提前向用户告知并征得同意。而该案中没有征得原告有效同意,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

结合材料,运用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解。
2024-04-25更新 | 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