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世界多极化 > 多极化趋势 > 国际关系 >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8 题号:112508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时指出,当前,中俄都处在国家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面对空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保持中俄关系高水平运行、巩固中俄战略协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全面落实我国和普京总统就深化两国务实合作达成的重要共识,是双方下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双方要不断深化能源、农业、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扩大地方和人文交流,办好今明两年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习近平主席强调,中俄两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体现了有定力、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新形势下,中方愿同俄方保持密切高层交往,不断深化战略协作。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新形势下中俄双方深化务实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不断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理由。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1】材料一   日本不经国际社会商讨擅自决定处理核污水的做法引发全球关注。中国、韩国、俄罗斯、菲律宾等邻国表达了强烈反对和严重关切。欧盟集体失声,美国支持日本政府的决定,称该做法符合全球公认的核安全标准。有趣的是美国一方面称日本的核废水排海决议“透明且符合标准”,另一方面却未解除针对日本核污染产品的进口警示,暴露出赤裸裸的“双重标准”。

材料二   中国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中国海关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10个县(都)食品,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严格审核随附证明文件,严格实施100%查验,持续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检测监测力度,确保日本输华食品安全。

材料三   联合国人权专家表示对日本的决定“深感失望”,日本应该切实履行防止有害物质泄漏并对其行为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以更好地保护而不是损害海洋环境。国际原子能机构发表声明,准备为监测和审查日本核废水排放计划安全、透明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并愿意与各利益攸关方加强沟通。

美国官员指责“中国基于政治考量对日本水产品实施了‘经济胁迫’”。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写一篇短文对这一观点进行驳斥。
作答要求:
(1)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
(2)逻辑严密;论证有力;表达流畅;300字以内。
2024-04-25更新 | 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严重危害的国家,1/4的国土是荒漠,全国近40%的贫困县、近25%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曾有外国专家断言,中国荒漠化问题永远只能“沙进人退”。面对困局,中国建设者不服输,不惧艰险,逐项创新,一批批拓荒者、先行者、攻关者,闯关夺隘,攻坚克难,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70年来,中国的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全国荒漠化和沙土地面积自2004年以来持续保持减少,荒漠化和沙土化扩展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同时还在治沙中实现了致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中国治沙的“绿色防护带”、“麦草方格治沙技术”与“库布其模式”等让中国很多荒沙地披上了“绿装”,让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中国治沙经验为全世界荒漠化防治开出了“中国药方”。多年来,几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上百位国外专家、官员来中国考察学习,中国不计前嫌,举办了多期培训班,为外国学者提供治沙技术等相关培训,同时,中国也一直在加强与世界各国关于治沙的交流与合作,在治沙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拉动世界的“绿意盎然”。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述当今时代弘扬“治沙精神”的时代价值。
(2)有学者认为,外国的荒漠化治理既要借鉴中国的治沙经验,又不能简单照搬中国的成功模式。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知识以说明。
(3)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愿意将治沙经验的“中国药方”贡献给全世界的原因。
2020-02-10更新 | 22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在光伏制造领域有显著成本,技术等竞争优势,拥有全球光伏供应链约80%的份额。2022年光伏产品出口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但逆全球化趋势在光伏供应链中抬头,美国2022年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拿出3690亿美元的补贴发展本土清洁技术,并在2023年5月宣称确认对进口光伏面板恢复征收关税;欧盟通过标准制定和行政支持,计划2030年至少40%的清洁技术及产品实现本土生产。世界资源研究所指出,若光伏链转移到美国和欧洲达成目标能源2050年全球净零碳排放目标将延后6~11年。

材料二   我国政府积极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发展,模式创新,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进一大批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2.6亿吨,出口的光伏产品帮助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5.73亿吨,总计减排量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减排量41%。

材料三   沙漠、戈壁等荒漠化土地占我国国土面积仅四分之一,拥有全国60%以上的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今年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积极探索沙漠区太阳能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枸杞、黄芪、红枣等)、板间养殖(牛羊)的“光伏+综合发展模式”,形成光伏发电、农业种养、观光旅游等多业态融合的产业发展和生态治理示范区,把不毛之地变成“草原绿洲”和“致富良田”。

(1)由于税赋转嫁,进口关税由进口国消费者和他国出口商共同承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美国向进口光伏产品每单位征收一定量的关税。美国国美光伏产品供给曲线由S1到S2变化,则美国消费者应承担的单位光伏产品的关税是多少?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与政治》相关知识,从“对全球光伏供应链影响”的角度,分析欧美国家逆全球化贸易政策对达成2050年全球净零碳排放目标的冲击。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4)根据能源“不可能三角”理论,“人类在追求清洁能源时不可能在同一系统内同时满足供给安全,环境友好,价格低廉三个目标要求”。但这个不可能三角,正被我国“沙漠光伏”打破。结合材料,请用创新思维分析我国是如何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积极探索“光伏+”综合发展模式的。
2023-11-13更新 | 41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