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人民当家作主 >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 我国的国家性质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0 题号:1137919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当前,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很大,但是当下的任务也依旧十分艰巨。当下,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可以用三个“没有根本改变”来概括,国家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取胜的关键在于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通过环境监测、实地走访、媒体监督等方式,精准地确定污染地、污染源、污染程度等数据,从源头防控,降低污染物减排,利用科学的污染防治手段精准发力、对症下药。同时,依法治理,加.强对生态保护的监管力度,从而高效率的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在污染防治这条赛道上,总会有不可避免的坎坷,但是我们不能退缩不前,应该坚定信念,迎难而。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拥抱“美丽中国”,迎接“碧水、蓝天”。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为我国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出合理性建议。
(2)请用公民的有关知识,以“我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1)200字左右;(2)紧扣主题;(3)学科术语运用恰当。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材料一:前段时间,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内地掀起了一股新的追韩潮,这成了今年3月份两会的话题。对此,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说,“韩剧很大一部分的主题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教人从善。这些讲传统道德的故事,让人看着愉悦轻松”;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说道,韩剧的内核和灵魂就是中国的儒文化,要相信自己,相信5000年不断的中华文化;也有政协委员在接受采访时称:“韩剧热潮,已经不仅是韩剧的问题了,这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文化自尊的伤害是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
材料二:公众心声待回应收入分配问题是老百姓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收入分配改革不仅关系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而且关系到社会公平、和谐与稳定。 随着我国“公民社会”茁壮成长,“收入分配改革应让公众公平参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日益成为公众的心声。
(1)某次辩论赛的辩题是“韩剧在中国的风靡,无损于我们的文化自尊”。假设你是参赛的正方辩手,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你方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一,从辩证法联系观的角度,分析如何对待韩剧在我国风靡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二,请你从公民与政府关系的角度,积极回应“公众心声”。
2016-12-12更新 | 36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意经济以创新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依托,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将文化、知识、创意等无形资源融合物化,提供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文化附加值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十九大报告中有大量篇幅涉及创新,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
材料一: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意经济不仅有助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还能提升国家竞争力。我国创意经济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只有3%左右,与发达国家12%的比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制约我国创意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创意产业发展机制还不健全,创意发展经济活力不足;产品原创性较弱,缺乏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创意人才匮乏,远不能满足创意经济发展的需要.
材料二:2016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长期以来,科技人员的实际工作与收入分配不完全匹配,对创新具有长期激励作用的政策缺位。必须把人作为政策激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产权等长期激励,健全中长期考核评价机制,突出业绩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发展创意经济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从市场主体的角度,分析如何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
(3)作为一个未来大学生,你觉得要成为创新型人才最少应该具备哪两项条件
2018-01-31更新 | 186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建党93年、执政65年来,多次修改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章中的表述,及时把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成果体现在党章内。
1945年,七大
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阐述群众路线问题
添加了“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群众关系,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
1956年,八大
第一次出现了“群众路线”的提法
在原“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增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982年,十二大

首次在党章中加写“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1992年,十四大
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反映在党章中
提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材料二   2013年下半年,某省政府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通过委托近8000名驻村
干部向重点帮扶2571个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和农民群众问计求策,虚心向群众问计、诚心听群众评议、真心为群众解难。
问题: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阐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怎样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该省坚持群众路线开展工作的依据。
2019-01-30更新 | 3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