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大众传媒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 题号:11579342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纵火焚烧网明园,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处无法磨灭的伤疤。160年后,著名建筑史学家郭黛姮通过其团队潜心研究近20年的数字复原技术带领线上线下近80万观众重返圆明园,领略万园之园全盛时期的风采。数字复原技术“重现”圆明园(       
①能够让人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表明新技术能够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③是运用科技手段推动文化传承的表现④表明了大众传媒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六尺巷》取材于桐城六尺巷典故,是一首展示互敬礼让、和谐包容文化内涵的民族调式歌曲,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了RNB、说唱等国外流行音乐元素,曲调优美,在春晚一经演唱,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创新能够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强大功能,是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7-08-04更新 | 5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电影《长津湖》整个拍摄过程大量运用了高科技的拍摄制作技术,让文化和科技相融合,观众普遍反映《长津湖》的特效技术好,做到了比较真实地再现战争现场。电影里的很多单个镜头都是100多人工作了11个月的成绩,聚合了来自国内外的80多家特技公司。由此可见,该片(     
①插上了现代传媒的翅膀,挥洒出红色文化之美
②发挥了电影文化的作用,引领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全面准确反映了中华民族革命文化记忆与基因
④寄托了广大人民对优秀红色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1-01更新 | 5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如果国宝会说话》是由中宣部、国家文物局、中央电视台共同实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电视纪录片。该片通过每集5分钟的时间讲述一件文物,采用短小的分集设置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传播特征与节奏,介绍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观,让更多繁忙的现代人读懂中华文化,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意义。材料表明(     )
①历史文物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创新是中华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障
③我国文物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明的载体
④要发挥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主要途径的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2-14更新 | 1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