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3 题号:117044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对希腊进行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希腊报纸发表《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一文。文章指出: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古希腊哲学和文学泰斗辈出的黄金时代,恰恰也是中国“百家争鸣”的思想迸发期。古希腊“智者学派”萌发的人本主义思想同中国儒家坚持的“以民为本”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公元前4嘴纪,古希腊人给遥远的中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丝之国”。16世纪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传入中国,成为中西科学交流的先导。伟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亲的。希腊中国友好协会60年如一日坚持“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工作到老”,中国翻译家罗念生一家三代致力于希腊文学、戏剧的翻译和研究,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中希两国会继续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展现文明古国的历史担当,共同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中希两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生动诠释了“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都是相知的,更是相亲的”观点,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二: 当前,中国音乐家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他们从不同层次和不同维度汲取传统文化内涵,融现代性、民族性、独创性于一体。

琵琶艺术家刘德海面对传统经典,他创造性地演绎《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平沙落雁》等经典古曲,使历经数百年传承的艺术珍品散发出新的人文气质;他同时博采众家之长,开一代琵琶演奏艺术之新风。通过融汇中外名曲,让琵琶这一千年古器与丝绸之路上的多元文化展开交流对话。

作曲家赵季平为电影《黄土地》《红高粱》《霸王别姬》《水浒传》《大宅门》等影视作品所作配乐和歌曲,至今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我始终是站在泥土地上写作。”赵季平的这句话道出他数十年来始终保持旺盛创作力的原因。

作曲家谭盾的新作《武汉十二锣》借助5G和3D技术,以网络直播形式完成首演。作曲家站在空旷的舞台上,通过巨型电子屏幕,指挥现场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共同完成此次演出。武汉锣深沉厚重的音响交织着女高音空灵飘逸的吟唱,首演当晚,吸引全球7000万观众实时观看。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国音乐家是如何推动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材料一 近年来,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和互联网的冲击,实体行业越来越难做,不少地区出现了实体企业倒闭潮,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把促进、振兴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相关工作。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措施解决实体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


(2)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
2020-05-28更新 | 102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往往能将人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文化精神凝练其中。

2021年2月,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央视频道打造直播节目《大话春节》。节目围绕“上海东西”“成都好“耍””“火树银花不夜长安”“一脉珠江水几重年味浓”“一眼千年”“饕餮盛宴”“新杭州的新年味穿越千年”“冰雪春节美丽“冻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苏州划水”“元宵诗会”等城市主题,贯穿十余座城市,在行走和体验中探寻中国春节之美,发现城市之间的过年方式和习俗差异,探索中国佳节背后深厚的情感背景。

为更好地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的“欢乐春节”之“大话春节”大型融媒体活动在全网上线。作为首届线上“欢乐春节”,《大话春节》深入提炼、展示中国春节文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共建起中外文化沟通交流的友谊桥梁。


(1)结合材料并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打造《大话春节》直播节目、“大话春节”全网上线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出中国春节文化活动的价值。
(3)请就如何探寻中国春节之美提两建议。
2022-03-05更新 | 15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名录》,成为我国第56个世界遗产项目。该申报项目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包括行政管理机构与设施遗址、多元社群宗教建筑和造像、文化纪念地史迹、陶瓷和冶铁生产基地,以及由桥梁、码头、航标塔组成的水陆交通网络,完整地体现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充分展现出农业文明与海洋商业文明间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观交流,见证了积淀并传承至今的多元共荣海洋商业传统。

材料二   1926年,厦门大学的张星椋等人因古籍中记载的“刺榈港”,寻踪至泉州,播下考古火种。一代考古人本着“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接力传承,不断找寻历史遗迹的“踪影”,不断攻克水下考古、打捞保护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不断丰富着泉州历史厚度,印证着一千多年前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的繁荣景象所言非虚。特别是2019年在国家文物局的组织协调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多家国家级考古队“下沉”泉州,考古专家在泉州附近挨个、重点和反复的考察,先后整理发现发布了南外宗正司遗址、安溪冶铁遗址等6处考古遗址,为申遗成功提供了重量级实证,也从学术层面展示了一个千年古城的文明、韵味与风采。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泉州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分析我国考古人对泉州申遗成功的奉献。
(3)请以“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为主题撰写两条公益宣传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6个字以内。
2022-03-08更新 | 1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