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9 题号:12157305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我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跟我们当代的文化、当代的生活、时代的精神、人民生活的需求特别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审美的需求需要融合起来。我们要致力于创造能站在时代的高峰,能够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有巨大感召力的感染力的,而且有独创精神和审美精神的作品。这说明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要(       
①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弘扬当代价值
②对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侧重新呈现形式,突出民族气派
③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④实现创造性转化,对其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推陈出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祭祀扫墓。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成为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将清明节法定化,可以增加人们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2018-12-26更新 | 8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14年11月10日晚,参加北京APEC会议的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及配偶在欢迎晚宴前,身着特色中式服装的合影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新中装”的亮相,让其制作面料——苏州宋锦,开始被国内外时装界关注。这表明(   
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
②传统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
③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④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2015-07-15更新 | 9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22年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坚持保护第一”、“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让文物活起来”等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全党全社会形成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的强大合力。我国重视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因是(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保护文化遗产能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③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25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