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121664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早期设想到最终落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正是中国国力不断向上攀升的过程。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技术标准高、环保要求高,这座桥梁从开工建设到正式通车,一路都面临着种种超乎想象的困难与挑战。历经9年建设,汇众智,聚众力,数以万计建设者日积月累,埋头苦干,用心血和汗水浇筑成了横跨三地的“海上长城”。


结合材料,说明港珠澳大桥从早期设想到最终落成体现的唯物辨证法发展观的道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

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
2020-12-24更新 | 111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等强大的精神信念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澎湃动力;待人友善、恪守信用,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等深厚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奋进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之间的有效融通。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融通中实现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
(3)某学校拟举行“我心中的传统文化”主旨演讲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每条限20个字以内。
2017-03-16更新 | 10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是一座汇聚国家智慧、展现国家实力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在为期八年的施工中,克服了海底淤泥地基松软、在海底铺设隧道及粤港澳三地政治制度、管理体制、技术标准不同等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突破多项难关。在沉管结构、制造工艺、接头方案、隧道等方面实现四大创新。这是一项名副其实的百年工程。贯彻了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使用寿命是一百二十年,凝聚了桥梁设计师和施工人员的智慧和汗水,展现了中国最高的工程水平。


结合材料,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是如何体现辩证法发展观的?
2020-03-09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