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2 题号:12261034
古人误认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子”比喻义子。后来人们发现,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泥巢中产卵。原来螟蛉并非义子,而是用作蜾蠃后代的食物。人们对蜾蠃的认识表明(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只有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017·黑龙江哈尔滨·一模 查看更多[25]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关于人的位置感和导航问题困扰了哲学家和科学家许多年。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奖者对此作出了解答,他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特化细胞如何协作并执行更高的认知功能及其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世界上尚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8-12-14更新 | 5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这句话体现出的哲学道理是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19-08-30更新 | 9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3】某地积极开展“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组织万名中小学生走出校园,奔向乡村和企业,拿起锄头、针线和扳手,向农民、民间工匠艺人和车间技术员学习劳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劳动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
②学生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改造主观世界
③新劳动教育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④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意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4-20更新 | 2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