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财政与税收 > 国家财政 > 国家财政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3 题号:12322038

多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将生产制造环节“外包”,造成本国经济“脱实向虚”、资本“泡沫”累积,近年来不得不由“去工业化”转向“再工业化”。

2020年以来,一些国家以疫情防控为理由,强化贸易壁垒,采取单边主义行为,造成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断裂危机,导致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市场需求萎缩与外部产能下降,带来我国国内产供销脱节的风险,加之传统产业的供给侧动力弱化,加剧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短期内,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位置虽无法被替代,但由于在全国全球价值链上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位置,从长期来看,我国一些产业未来存在被替代的风险。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一:2018年7月16日,财政部发布消息,上半年财政收入超1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为财政增收提供了基本面支撑;国家“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给企业减负已经初显成效。

材料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继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城市管网改造等在建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构筑社会保障网。


(1)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中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2018-12-06更新 | 378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而且造成了生产的破坏,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还成为社会动荡的最大根源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在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灾害管理和救助的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初步建立了自然灾害管理和救助的工作体系。但是,在汶川、雅安等地震中我国的救助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现行灾害救助体制中有许多不能适应现代灾害保障需求的地方。新型灾害救助体制应强调灾害保障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企业和盈利性事业单位、居民个人(家庭)、社会援助单位等都应作为灾害保障主体;强调灾害保障方式的多样化,采取包括灾害政府救济、灾害商业性保障、灾害社会援助与自我积累保障等的灾害保障方式。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说明政府参与社会自然灾害救助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多元化的自然灾害保障体系?
(2)有人认为天灾乃天之象也, 是社会发展之征兆! 请你从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来反驳这一观点.
2016-11-26更新 | 170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对加快物流业发展作出部署。
材料一:表1、2009-2013年我国物流业发展情况
年份
社会物流总额(亿元)
社会物流总额增速(%)
物流业增加值
(亿元)
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2009
966500
7.4
23100
6.7
2010
1254000
15
27000
6.9
2011
1584000
12.3
32000
6.8
2012
1773000
9.8
35000
6.8
2013
1978000
9.5
39000
6.8

图2、2009-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情况

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衡量一国物流业发展水平和效率的标准。当前,发达国家这一比率在8—10%之间,全球平均水平约为11.5%。
材料二: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物流企业“小、散、弱”的格局并未彻底改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高效、顺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等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条块分割与无秩序竞争并存。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相关知识,为解决图2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2016-11-26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