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13 题号:12343738
下列与“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所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B.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哗
C.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切之深D.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某作家说,一些所谓“心灵鸡汤”并不接近生活真相,不但没有养分甚至还有害。因为生活是庞大复杂,青少年如果真正相信一句看起来很精致的话,并用它去解读自己尚未开启的人生的时候,就会放弃探索生命这复杂事物的可能性。对上述观点解读合理的是(       
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对生活真相的揭示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亲身参与生活实践所获得的感悟才是获得认识的途径
③感悟人生意义有赖于对庞大而复杂生命历程的不懈探索
④对人生的真切感悟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0-10更新 | 82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本草纲目》一书虽成于1578年,但已经谈到接种疫苗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有学者评价到:“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现代新科学的发展需要这种哲学思想。”这告诉我们
①哲学的价值需要在应用中才能实现
②哲学是以事物的整体性为研究对象
③哲学能为新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指导
④现代新科学印证了中国哲学的智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生姜是一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来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美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从认识论角度看
①认识正确与否关乎人类实践的成败
②认识主体对获得真理性认识有重要影响
③李时珍对生姜的认识颠覆了以往的认识
④认识的获得过程反映了实践发展的曲折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3-09更新 | 43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下列名言与漫画(如图)《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新生》(作者:小林)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2-01-20更新 | 14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