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活与消费 > 消费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题型:主观题-图表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125405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截止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40亿,相较2020年3月增长3625万,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移动支付正改变着社会消费习惯。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带动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应用等行业的发展。

材料二   

存在的问题《经济生活》建议
老百姓利用二维码进行购物消费。然而,个别不法分子却在二维码中植入木马或病毒、利用二维码实施诈骗。示例:①国家:调控和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使用手机付款时,会出现手机没电、运行速度慢等尴尬。②企业
某些消费者喜欢追求最新款手杌,谋求手机各功能最大化,不停地更换手机。③消费者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的?
(2)结合材料二,针对有关移动支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你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为企业、消费者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道: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局是幸福;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局是痛苦。
材料二   “花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是当今有稳定经济来源的人群的流行活法,贷款买房、买车将现代人张扬而新锐的消费理念体现得纤毫毕露。导致很多没有经济能力的人不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而是也潮流般地加入了“负翁”一族。最终影响到自己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请运用所学消费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1)狄更斯评价“幸福”和“痛苦”的依据是什么?
(2)同样是“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的人,获得“幸福”的程度也可能不同,为什么?
(3)材料二中的消费行为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2018-06-12更新 | 1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应该坚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对于餐饮浪费现象,他用了八个字作评价∶“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他还引用了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痛心之情。习近平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特殊时期、关键时刻,习近平再次点名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再次强调粮食安全问题,意义极其重大!


(1)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义。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共鸣,各地各部门纷纷结合实际出台政策举措,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坚决制止浪费行为。如,商务部召开餐饮协会、餐饮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座谈会,探讨推出半份菜、公筷公勺等措施。

针对社会,上仍然存在的浪费现象,某中学某班级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召开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主题班会,并决定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议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不仅是全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责任。然而,在我们的学校中,剩饭、半瓶饮料等“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追求享受、过度消费等现象屡见不鲜。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广大师生应正确认识国情,增强节约资源的自觉性、主动性,大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风尚。为此,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请帮助该班学生补写完整倡议书。要求∶方向正确,紧扣主题;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有总有分;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0-10-12更新 | 14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9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70华诞,经过70年的奋斗,我国经济总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0多亿元到2018年突破90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告别了商品短缺,扔掉了各种票证,消费结构迅速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进而向享受型转变,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保等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回答: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应遵循怎样的消费原则,做理智的消费者?
2020-01-16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