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大众传媒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80 题号:1272139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摆脱贫困这一世界性难题,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正升华为一曲时代颂歌。

2020年11月6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故事浓缩成为一部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 ,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全国扶贫攻坚题材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展演开幕以来,包括该剧在内的67部舞台艺术作品,以线下演出、线上直播、展播等方式。在持续两个月的时间里,让更多人真切触摸到扶贫路上的酸甜苦辣。艺术演绎生活真实,舞台映射壮阔时代。这些剧目叫好又叫座的背后,除了真实、真情、创新,更有脱贫攻坚引发的普遍共鸣,以及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精准脱贫只是人民追逐美好生活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我们只有倍加努力,才能赶上时代的脚步。青年一代,更当胸怀梦想,接续奋斗,为风起云涌、生机勃发的中华大地描绘出“叫好又叫座"的新生图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脱贫攻坚题材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叫好又叫座"的认识。
(2)有人认为,胸怀梦想就能创造美好生活。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辩证唯物论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3)请从生产者角度.就如何发挥文艺作品在人民追逐美好生活中的作用提两条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等待四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以下简称《舌尖3》终于于春节播出。一经播出,便延续了高话题性、高收视率。然而,在重聚吃货们目光的同时却也引发同友们的吐槽,“交叉剪料有点混乱、解说词中的不严谨有待商榷……看不到舌尖美食,只有感人故事。”
面对不少现众表示出“无法接受”这样的《舌尖3》,有业内人士认为,美食纪录片的市场环境,从《舌尖1》到《舌尖3》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前两季的基础上,第三季如果没有更多的创新、突破和发展,受众不会满足。
之前对于韩国泡菜入选世界六大非遗美食,很多网友忿忿不平,中国制作泡菜的工艺历史悠久,《诗经》中早有记载。但日前中国有89个国家级的非遗美食,却没有一个是世界级,,这成为一大遗憾。《舌实3》创作团队曾为一个白菜去到扬州四五趟,还找到农业大学专门研究农史、蔬菜史的专家,辗转多地去查资料,花费大量心血,只为搞清白菜从北到南是怎么演变的、中国白菜怎么传到韩国的。《舌尖3》希望不仅能诠释美食和人,也尝试去理解其所根植的文化沃土与时代的流转。他们认为美食背后的文化和文明,才是《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的根和魂。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传承中国文化的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2)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对《舌尖3》褒贬不一的原因。
(3)请简要介绍一种家乡美食,结合《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2条理由。
2018-06-06更新 | 224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电视节目、互联网的热播,吸引了众多民众,点燃了大众的诗词热情,风靡全国的古诗词热,从根本上看还是来自古典诗词自身的魅力,诗词本身就具有易于传播的基因,这种基因能够穿越时空,较容易引起今人的共鸣。古诗词热也折射出大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结果。

当诗词文化成为“爆款”之后,而要让诗词文化细水长流地传播下去,还需要真正有效地诗词普及和进一步地深入引导。诗词文化的普及,既要保证专业性,又能兼顾趣味性,让古代的诗词能走进今天读者的日常生活。有关诗词普及的书籍应该有细分的读者意识,根据面向的受众来决定内容。比如给小学生选的篇目,与给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所选的必然会有很大不同。能否给到不同受众最适合的、有针对性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及的效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古诗词热风靡全国的原因。
(2)某学校开展“诗词文化普及”演讲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明确,朗朗上口,宣传性强。
2019-10-16更新 | 25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28日,某市正式启动“云上文化服务”活动。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多家企事业单位奉上“云上文化大餐”,把往年丰富的线下活动以线上形式呈现,活动设置“云舞台”“云书房”“云展厅”“云课堂”四大板块分别以演出、讲座、展览、微课等形式上演,让市民足不出户共赏文化精品,满足精神文化的多样需求。

打开“云舞台”3台优秀群众文艺演出跃然眼前,有气势磅礴的文艺汇演有风格各异的群文团队晨演,还有“接地气”的广场舞展演;“云书房”上线的“近现代作家影像访谈录”聚焦在该市生活或工作过的老作家们,用画面记录他们风采,为读者提供一个走近作家、走近文学的机会;“云展厅”打造360全景在线模拟展厅,展示了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作品,和第十二届市摄影艺术展览获奖作品;“云课堂”为市民提供文化艺术的“微网课”录制《丝韵之音——二胡的魅力》导赏课,邀请二胡演奏家线上授课,声乐、绘画、乐器各类文化配送课程陆续上线。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市“云上文化服务”对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
2021-01-28更新 | 2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