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4 题号:12735058

2021年3月22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福建考察。

材料一3月25日上午,习近平听取了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福建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习近平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要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材料二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习近平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系统优化”的原理,分析福建省委政府如何将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统一起来?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创新与发展的角度,谈谈保护好传统街区,古建筑古文物的文化意义。
(3)请你就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好传统街区、古建筑、古文物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9年9月23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省围绕“乡村振兴”“农耕文化”“农产品十美食”三大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具有山西特色的主题活动。关于“农耕文化”,某班组织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两种看法。

甲认为:“农耕文化”代表的是农业文明,现在已是后工业文明时代,农民丰收节展示“农耕文化”是在抱残守缺、已不合时宜。

乙认为:“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围绕“农耕文化”开展的农民丰收节活动意义重大。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把振兴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摆在重要位置。中国乡村文化诞生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地缘和血缘为纽带、传统社会伦理为秩序的乡村社会,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乡规民约、传统习俗等非正式制度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形态。进入新时代,各地加强推进传统乡村文化振兴,留住乡愁、留住特色,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核,重新唤起了乡村的文化活力。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评析甲、乙两种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性。
2020-03-10更新 | 14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请回答:
(1)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
(2)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
2016-12-12更新 | 90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华人春节有派“红包”的习惯。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也叫压岁钱。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1)春节派“红包”是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表现形式?
(2)上述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哪些基本特征?
2018-08-11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