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时代精神的精华 > 追求智慧的学问 > 真正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简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62 题号:12782574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载文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来,耐得住“昨夜西风调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如何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21-22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查看更多[6]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世纪最伟大的世界故事之一,就是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 21世纪以来,聚焦于减贫,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课题。但人们发现,越到消除绝对贫困的攻坚阶段,市场就越消极。贫困地区往往难以有效参与市场甚至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在整体分配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中国创造性地拓展了“益贫市场机制”,为解决绝对贫困“最后一公里”这一“准公共物品”,充分发挥了“有为政府”发动、组织、指导减贫的顶层设计作用,通过提高资源的调动性和可利用性等方式影响资源分配,成为精准减贫领域必不可少的“赋能之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消除绝对贫困同步、互促。

注:益贫,有益于解决贫困,实现减贫与发展互益。

材料二   如何减贫被公认为人类面临的行为难题,很多构想完美的减贫设计,在实践中遭遇挫折。中国反贫困理论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科学对待世界上各种减贫设计,聚焦“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大问题,探索建立起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包括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等七个方面。这一制度体系历经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淬炼过程,正是沿着科学的路径指引,中国减贫最终实现了“人间奇迹”。在全球还有数亿人处于绝对贫困的时候,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于2021年 2 月25 日正式宣布消除了绝对贫困。

伟大理论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我国减贫过程中,突破了多项世界共同难题:“主动浇灌“贫困人口,为“涓滴效应”开启新思路;给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稳定脱贫成果,打破减食越往后越步履艰难的成规;划定区域贫困治理重点,激发区域经济活力,消融“贫困板结现象”等。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成功范本。

材料三   脱贫攻坚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某地三个乡镇实现全面脱贫后的基本情况是:

A镇靠近城市,地势平坦,农产产业化初具规模,但缺乏核心龙头企业。
B 镇重要的粮食作物产地,水蜜桃生产基地,但生产规模小,交通不便捷。
C 镇地处大山边缘,高速公路下道口。药材丰富,村居古朴,是民族画的发源地。

(1)藉此有人认为,“益贫市场机制”说明,越到消除贫困的攻坚阶段,公平越是挤占了效率的机会。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予以简要评析。
(2)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意蕴。消除绝对贫困,中国为什么能?试用哲学的社会作用加以说明。
(3)脱贫地区在脱贫基础上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找准突破口。结合材料三,在 A、B、C三个乡镇中任选两个,为其提出实现振兴的具体措施并阐明经济学依据。
2021-05-04更新 | 23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建议》对“四个全面”做了修改,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三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首次”:首次强调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即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

会议还提出了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发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必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和引领各项具体经济社会政策的纲领。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知识分析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时代意义。
2020-11-18更新 | 85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还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帮助我们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提高驾驭矛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和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党的“看家本领”。


结合材料,运用“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解。
2022-12-03更新 | 2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