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20 题号:129700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在福建考察,这是觉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后,“十四五”开局之年,总书记首次到地方作调研。

在朱熹园考察时,习近平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发展道路都是一定民族历史文化与发展实践的产物,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特征、发展方式、动力宗旨等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源头和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正确道路。

在三明市考察时,习近平强调“对重大改革要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二三十年前,福建就已是改革的“探路者”,生态省建设、林改、医改,福建都立足省情率先迈出探索步伐。如今,生态文明试验区、集体林权制等改革举措已由“试点”推向“全国”。昔日“一马当先”引出今日“万马奔腾”。

在闽江学院考察时,习近平希望青年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伟大事业。


(1)结合材料并运用“坚持走中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知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知识,说明熏大改革要先试点再推广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哲学依据。
(3)某校举办“树立远大理想,投身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请你为活动设计一个可行性方案,写出活动方案的提纲要点。
要求:①紧扣教育主题,活动标明确,活动项目(内容)丰富,形式贴近学生特点,可操作性强。②正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③不少于150字。
2021·福建宁德·三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在消除贫困中探索出了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开发式扶贫方式,产业扶贫主要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把培育和发展地方产业作为扶贫的根本出路;教育扶贫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消费扶贫主要通过引导社会各界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就业扶贫则是在脱贫攻坚中千方百计开发各类岗位,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每个贫困家庭有一人就业。这些开发式扶贫方式极大的培育了贫园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构建起了脱贫的长效机制。

新中国成立71年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和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式扶贫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这些基于中国国情的做法和经验,丰富了世界减贫经验,为发展中国家结合自身国情,根据各自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探索减贫之路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也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开发式扶贫方式是如何培有脱贫内生发展动力的?
(2)中国的扶贫开发道路能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3)我用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得到了海外媒体和人物的点赞,假如你想点赞,请列出你将点赞的两个方面。
2020-12-10更新 | 404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请你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其中一条是“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他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材料一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论述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多年来,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发展,关注与猜疑并存,误读和误导皆有,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并不轻松。外部世界看中国的眼光和心态,不是中国可以决定的。办法只能是加强对外传播,多做解释工作,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增进对中国的理解。

材料二习近平提出要“讲述好中国故事”,并指出“讲好故事,事半功”,为什么要提倡“讲述好中国故事”呢?因为故事性的东西具有具象化的特征,让受众可感、可知、入脑、入心。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曾说:“我们应当从世界来看中国,不应该从国家来看世界。这样能够扩大我们的视野”,这就是说,应当学会用世界语言来“讲述好中国故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说明“应当学会用世界语言来。讲述好中国故事”的合理性。
(3)请你结合所学《政治生活》或《文化生活》的知识,就“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写一篇宣传稿,总字数100字左右。
2020-03-10更新 | 13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掷铁饼是一项古老的奥林匹克项目。以掷铁饼为题材的经典雕塑作品,从艺术的视角展示奥林匹克文化,阐释和传递奥林匹克精神。

《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家米隆创作于约公元前450年的作品,被誉为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这尊雕塑展示了希腊式掷铁饼方式,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它超越传统对称的表达方式,强调动感,体现着人类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不懈追求。它所凝结的力与美至今依然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我们。

《永恒的运转》是中国著名雕塑家李象群创作于1993年的作品,被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博物馆收藏。受古希腊雕塑风格影响,又加入了汉唐元素和陶艺手法,作品以女孩的自由式旋转投掷方式展现东方艺术的典雅韵味,圆润的运动轨迹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艺术和体育相互融合,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生生不息。

《挑战》是中国雕塑家俞畅创作于1989年的成名作。雕塑通过简洁有力的手法,刻画了一位果敢坚毅的掷铁饼者形象。作品借鉴《掷铁饼者》的动作和势态,表现一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掷铁饼的瞬间,呈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动,给予人们不屈的力量、不服的决心、不灭的希望,奏响一首命运交响曲。

三尊雕塑承载了体育精神,运转的铁饼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高高举起的手臂展现了青春该有的样子。

三尊雕塑都蕴含了人类的共同精神却各具特色。结合材料,分析《掷铁饼者》与《永恒的运转》所体现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023-06-19更新 | 2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