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联系的普遍性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7 题号:1306475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月,第四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在四川省泸州市举行。迄今已有来自国内外3000多名诗人参加了历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数十万诗歌爱好者也参与其中。

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开展了“走向小康诗歌轻骑兵”活动。诗人、作家、文化学者等文艺界人士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和四川昭觉县三河村、古蔺县向田村,开展诗歌启蒙课,让诗歌走进校园,激发当地师生对诗歌的热爱;同时深入田间地头,为当地群众带去诗歌文化,并实地见证脱贫攻坚伟大成果,采风创作,讴歌人民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走向小康的动人故事。

酒与诗的关系源远流长。翻阅中国诗歌史,酒文化随处可见。优秀的诗酒文化,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文化为媒,中国白酒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在推动中国诗酒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泸州老窖自身也在收获着。白酒打开海外市场,首先要让白酒所蕴含的中国文化走到海外,被国际友人感知;而泸州老窖搭建的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就是一个舞台,可以让一部分国际友人感受并接受中国诗酒文化,从而为品牌的推广打下基础。未来,泸州老窖将推动中国诗酒文化的传承发展,让世界分享中国诗酒文化的人文之美、历史之美和品味之美。


(1)结合材料并运用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说明国人是如何发挥酒在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的。
(2)请为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草拟两条宣传标语。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前,鲜红的大字“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在阳光下璀璨夺目。1930年至1933年间,毛泽东同志三进才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全面总结当地苏维埃建设经验,用事实回答了在革命战争环境下农村革命根据地能不能建立、怎样建立等重大问题,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伟大真理。才溪乡调查虽然已经过去80年了,但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我们进一步搞好调查研究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比喻:“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说明为什么科学决策过程中调查研究“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
(2)习近平总书记说,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请为青年人怎样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提三条建议。
2022-03-06更新 | 17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成长和引进不可能一蹴而就,早一天播种就早一天收获,先一步布局就先一步赢得主动。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人才工作环境,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把营造良好人才工作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在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健全人才政策体系、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上下功夫。建立完善了“组织部门统筹协调、人社部门具体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了人才工作部门、重点引才育才单位年度人才培养引进目标责任制。着力健全人才政策体系,积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了包头市人才发展规划,出台了推进“人才强市”工程、“鹿城英才”工程和县域人才助推工程等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政策体系。


结合材料,请你分析材料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2021-05-31更新 | 5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推进城市群建设,重点建设“特色小城镇”。特色小城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城镇,不是传统意义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小城镇立足于本土的特色产业、精致而规模适度的城镇形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记录着历史的沉淀文化(文化是特色小城镇的灵魂),这四大内涵共同构成的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体系。
材料二: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某省委省政府给出的答案是,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乡村建筑“西洋化”、乡村生活“空心化”,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战略抓手,抓住三个要素。一是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探索乡村复兴的路径中,要遵循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二是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斑驳的庄台祠堂、儿时的民间故事、传统的非凡技艺……乡村蕴含着社会变迁中的一切基因,通联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才能根牢魂定,孕育出村落的独特气质与性格。三是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复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在“生态、风貌、文化”三个层面建设上下功夫,展现乡村魅力,让农民重新认识家园,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才能防止农村“空心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原理及方法论,说明怎样抓好特色小城镇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某省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3)请为守住有根的农村现代化拟定两条宣传标语。
2018-01-31更新 | 2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