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内涵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13078867
社会调查结束后要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有时甚至需要多次调研,不断接近真相。这样做的理由是(     
①调研是以世界为改造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认识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呈现出反复性   
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在现象和过程中
④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哪些活动是实践活动(       
①猴子吃西瓜
②工人生产口罩
③人们讨论武汉肺炎疫情
④新冠疫苗进行临床试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0-11更新 | 15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6-11-26更新 | 228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20年1月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祝世宁、谢缭达研究团队前后历时两年多的研发,辗转南京、石家庄、兰州做实验,终于实现了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纠缠分发,在国际上尚属首次,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预示着利用无人机构建量子通信网络是有可能的。这表明(       
①人的意识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②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
③人们可以根据主观愿望建立新的联系方式
④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复杂的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6-21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