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8 题号:1334510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把党的历史放到中华文明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中来考察,运用大历史观来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材料二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最初只有 50多名党员的小党,历经百年岁月风雨洗礼,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成熟而坚强有力的世界第一大党。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35年,遵义会议,力挽狂澜,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945 年,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进京赶考,提出两个“务必”;1956年,党的八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艰辛探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十二大到十七大,全面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往开来;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夺取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正在为实现下一个百年目标努力前行。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做到“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倾情打造的艺术精品-一部没有用故事作为结构却包容了所有故事内涵的全国首部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成为继“五朵金花”“阿诗玛”之后,诞生在云南的又一经典力作,是中国标志性艺术精品,在中国舞台艺术舞蹈界形成了里程碑式的品牌形象。开演至今,火爆依然。



《云南映象》不是突发的横空出世,而是对民族魂和根的继承。出于对原生态少数民族舞蹈文化遗产真心热爱和热诚保护,在舞台上建造一座活动的民间歌舞艺术博物馆,这便是《云南映象》的宗旨所在。杨丽萍沉潜到艺术生命底层,去开拓全新的生命意义和真正的艺术瑰宝,将丰富的云南民族民间艺术“解构”又重新整合。她调动了30多年的艺术人生的积累进行总体构思,并用了几年的时间,从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里,找来了六十多位能歌善舞的为生命而舞的族人,用天人合一的歌舞,身心合一的激情,带着与生俱来的冲动和狂欢,汇聚成决堤泄洪般的冲击力,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

《云南映象》突破以往舞台艺术的均衡布局,大量使用了可移动、升降转换的装置,使传统的广场活动与现代舞台艺术得到完美结合,各种生活化的道具在亦幻亦真的舞台灯光中穿梭于远古和现代,在时空错位、视觉错位中构建一种生态情感。原生、古朴的民族歌舞与新锐的艺术构思的碰撞,带给您一种特定的“云南映象”。

《云南印象》成功把艺术与商业有效地合为一体,将只有中国才有,只有云南才有的“原滋原味”“无法替代”的独特艺术形式充分挖掘,将一个成功的“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既赢得日益高涨的声誉,也收获更加高涨的经济效益。立足于云南民间舞蹈文化,充分调动各种现代传媒手段,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云南印象》这一现象为大众传媒时代的民间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个案。


(1)《云南映象》是文化创新与文化建设的成功典例,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进行解读。
(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知识,分析《云南映象》的艺术创作蕴含的方法论意义。
(3)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之路还很长。然而,路在脚下,面向未来,我们应该让原生态艺术之花长久绽放,这是责任,也是国人共同的梦想。请你就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原生态文化遗产提两条建设性意见。(每条建议不要超过50字,建议应具备可操作性)
2022-02-22更新 | 115次组卷
主观题-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2021 年4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航天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建设空间站是人类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里程碑事件,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在2020年9月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科技工作者怎样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写一篇以“筑牢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成为创新型人才”为主题的演讲提纲。
(要求:围绕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 论述合理,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1-09-05更新 | 24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兴盛。
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我国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选取出来进行准确通俗的解读,对于推动传统文化普及传播很有必要。要服务当代、面向未来,精心组织编撰一批传统文化经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行大众化阐释,让其中的精华闪亮起来,帮助人们更好地领略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
(1)根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知识,说明我国应该怎样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兴盛。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分析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大众化阐释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
2018-08-26更新 | 2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