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1 题号:133506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即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推动,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不仅要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的法制体系和法治实践,更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哪些原则。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依规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党内法规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党员和党组织的意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几十部,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党的知识,分析不断健全党内法规制度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
(2)每年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请你就“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一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2021-08-26更新 | 15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典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法系的基本价值理念和有典有则的民事法律体系,既与强制性律典相衔接,实现了惩恶扬善、定分止争的规范功能,同时希望通过养民、保民、教民建立和谐良善的社会秩序。例如,民法典将保护生态环境写入总则,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将人格权单独入编,是落实宪法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要求,弥补了国外某些民法典重物轻人的立法缺陷;对于霸座”“霸铺甚至抢夺方向盘等不文明的乘坐行为,以民法的形式明确此类行为的违法性质,依法实施法律制裁。民有所呼,法有所应。


民法典颁布实施对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023-10-26更新 | 9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涉外法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制定海关法、商检法、对外贸易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外商投资法、生物安全法、出口管制法等一系列涉外法律法规;颁布《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阻断了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对中国的影响;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为我国制定全方位、立体化的次级经济制裁阻断法提供基本依据;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融入现有秩序,引领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建设;与共同面临恐怖主义威胁的国家密切合作,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

新形势下,我国要大力加强涉外法治工作。针对一些国家挑起地缘竞争、搞长臂管辖和科技封锁等风险因素,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针对我国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的问题,加强对我国法域外适用研究;顺应全球治理变革趋势,以建设性态度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加强涉外法治工作。
2023-02-05更新 | 4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