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世界多极化 > 中国的外交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9 题号:13477266

面对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判断国际形势走向和我国所处历史方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中国应当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好新时代外交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和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即习近平外交思想,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


(1)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2)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核心理念?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从法治保障视角看,共建“一带一路”采用的是软法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契合“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和复杂性,有助于共建国家在无法确定其国际承诺的后果时,接受软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因为软法不产生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家义务,无须征询本国立法机关的意见,政府可在保密状态下谈判,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和效率更高;软法以宣誓倡导为主,不形成具体义务,为进一步合作留下空间。

“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就已经证明了软法治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但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阶段,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一带一路”第二个十年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要求。由于软法创制主体的任意性,任何组织甚至私主体都可基于自身利益来制定规则并表达利益诉求,很可能背离多数人的意志,导致利益冲突加剧。

特别是软法自愿执行的效力生成机制极易受到大国强权的左右,小国基于政治、安全、经济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得不遵从大国的意志,选择不遵守软法又不承担任何国际法上的责任,对软法实施中正义价值的实现带来极大危害,使“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大打折扣。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的法治保障从软法治理到软法与硬法共治的合理性。
2024-02-26更新 | 122次组卷
主观题-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格局,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全球金融治理

积极推动各国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加强金融风险管控。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重点支持地区互联互通和产业发展。倡导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以全面深化经贸、财经、创新、数字经济、减贫脱贫等合作为抓手,加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战略协作。

全球安全治理

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广泛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作为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会费国,先后参加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筑起一座座和平丰碑。

全球卫生治理

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变革,向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医疗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截至目前,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是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

全球环境治理

主动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稳步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世界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100多个国家合作,实施一系列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

全球数字治理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领域的规则制定、议程设置、机制创设等。推动通过《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支持联合国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全球在数据安全领域的治理与合作。

……

……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150字左右。)
2022-03-29更新 | 57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9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庄严承诺:中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提出新的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充分展示了我国愿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雄心和决心。

20217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履行大国大党责任,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贡献。中国将为履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承诺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已经支持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十四五”时期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此外,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为“中国将为履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承诺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1-09-30更新 | 2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