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1 题号:1364286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作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决定并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工作方针,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时期。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1年3月10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材料二   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已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八次委员长会议原则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围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审计法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修改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数据安全法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围绕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修改教育法,制定家庭教育法等,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从“法制”到“法治”的过程中分析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中体现的依法治国原则。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是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的标志性成就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2008年开始,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由“常见”走向“常态”。人大立法从2005年7月第一次网上公开、2 249名网友对物权法草案提出9 605条意见,到2019年11月1日,司法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公布,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民主立法、开门立法走过了一段从无到有、与时俱进的历程。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2021-02-28更新 | 77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有针对性地既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法治理论问题,又破解了一系列重大法治实践难题。中国的法治建设没有也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法治理念和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开辟,是中国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凝结。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进行法治建设唯一正确的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关系依法治国全局、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关键。


结合材料,根据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分析我国应如何继续推进法治化的进程。
2023-08-03更新 | 23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正当防卫”议题的法治题材影片,电影《第二十条》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讲述的是关于“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面对侵害时,有人为你伸张正义;他人有难时,你有勇气施以援手;法律会时刻守护人们的善意”“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等影片中的金句振聋发聩。这些金句既是大家内心质朴的期待,又是很多有责任感的司法人员的内心共鸣。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的知识,以“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个左右。
2024-04-11更新 | 2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