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题型:主观题-辨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7 题号:1377728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营经济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2018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阳市,视察了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以及辽宁忠旺集团。这两家企业,一家是国有企业,一家是民营企业。在辽阳石化公司,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忠旺集团,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历来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有人认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会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为应对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党和国家从持久战的角度认识国情和世情,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格局”顺利推进有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发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数字新基建”十大重点建设任务,包括电网数字化平台、能源大数据中心、电力大数据应用、5G应用、工业物联网,预计可拉动社会投资约1000亿元,带动上下游共同发展,提振信心;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是竞争性产品的主要供给者,是大多数最终产品的提供者,具有机制灵活、市场应变力强等特点,让民营企业的创造活力充分进发是打通国内大循环中生产环节的重要着力点;各市场主体积极充分发挥优势畅通国内大循环。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如何为国内大循环有序推进保驾护航的?
(2)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相关知识,为党和国家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寻找辩证法依据。
2021-06-30更新 | 32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1)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体现了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
(2)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
(3)简要分析我国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2019-11-06更新 | 11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21年6月28日,中国邮政正式启动全面提速,主要内容涵盖了寄递全面提速、全网邮路优化、航空高铁运力支撑和自有干线车辆的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于2019年12月正式改制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依法经营各项|邮政业务,承担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受政府委托提供邮政特殊服务,对竞争性邮政业务实行商业化运营。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经营业务主要包括:国内和国际信函寄递业务;国内和国际包裹快递业务;报刊、图书等出版物发行业务;邮票发行业务;邮政汇兑业务;机要通信业务;邮政金融业务;邮政物流业务;电子商务业务;各类邮政代理业务;国家规定开办的其他业务。

经过多年持续发展,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已转型升级为实业与金融相结合、业务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竞争实力得到增强,企业效益明显提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在2020年(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排名第90位,在世界邮政企业排名第2位。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运用“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的知识,谈谈对“这是一种安全感,一种守护”的认同。
(2)网友“谈典看法”认为“其实这种‘内卷’还是有好处的。”请综合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2021-12-15更新 | 3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