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遗产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7 题号:1381747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结。

材料一   牛经常出现在一些画作和诗词中。唐朝韩滉创作的《五牛图》作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缩影,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流落海外,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得以重归故土,并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977年,《五牛图》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由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如今,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对《五牛图》进行了立体化呈现,穿上铜雕外衣的五头牛走下画卷,走出深宫,作为国礼走向世界,将“五福临门”的好兆头带给千家万户。

材料二   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深深镌刻着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鲜明印记。北斗人,就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拓荒牛”。自 1994年北斗一号立项以来,一代代北斗人始终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一路披荆斩棘,不懈奋斗,经过夜以继日地科研攻关,无数次外场测试试验,面对一个个问题,不断提出新想法,再验证,再推翻,一点点向前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打破了技术垄断和西方封锁,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面对西方的技术垄断和封锁,北斗人常说,“巨人”对我们技术封锁,不让我们站在肩膀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成为“巨人”。


(1)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能动性的知识,分析北斗人是如何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拓荒牛”的。
(3)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结,牛经常出现在一些画作和诗词中。请你写出两条体现“三牛精神”的诗词。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上半年,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道亮丽风景。

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理念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入阐述中国的文明观,强调要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为各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亚信杜尚别峰会等多边舞台,习近平主席对文明交流互鉴重要性的强调一以贯之,不断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共存、和谐共生、交融共享、繁荣共进。中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引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潮流。亚洲文化嘉年华和丰富多彩的亚洲文明周活动盛况空前,搭建起亚洲乃至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联合亚洲国家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中意、中法将互办文化旅游年,举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青年学生“汉语桥”夏令营活动       中国积极做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行动派,致力建设开放包容的美好世界。


(1)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引领文明交流互鉴潮流实施的上述行动的正确性。
2020-03-14更新 | 8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某班以“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乙组同学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他们以哈尼梯田为例开展探究,在探究中发现:
哈尼梯田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作,具有丰富的价值。它是哈尼族发展的历史见证,凝聚着哈尼族关于人居环境选择、生态保护、社会结构等方面独特的经验。它是哈尼族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为哈尼族生存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它是红河南岸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根本、和睦相处的见证。
结合乙组探究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2016-11-26更新 | 9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

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遍布全国各地。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人居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是活着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传统村落所承载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对于当今城乡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但实践中不少地方出现了拆古建新、拆真建假以及过多外迁村民等现象,过度的商业开发使一些乡土建筑原有的生态环境、历史风貌被肢解、破坏。古村落旅游开发存在严重的跟风现象,各乡村提供的旅游产品基本相似。景观设计、房舍风格、建筑形式表现生硬,不土不洋……有学者认为,历史文化价值是传统村落的根基,也是传统村落的未来。通过发展旅游来保护传统村落,需要我们理性思考,科学规划。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传统村落对当今城乡规划与建设的启示。
(2)发展旅游保护传统村落,需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突出以人为中心。据此有人说:“只要由商人开发古村落旅游,保护好传统村落就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3)传统村落的稀缺性和原生性使其日益成为旅游活动的一个热点。请你为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提两条建议。
2020-04-25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