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真理的内涵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3 题号:14231225
针对近期BCI造谣抹黑我国新疆棉花的错误行径,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重申“世界公认中国新疆种植的棉花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棉花之一”,容不得任何国家、组织或个人诋毁、抹黑。“中国新疆种植的棉花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棉花之一得到世界公认”这一结论不容诋毁是因为(     
A.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B.真理是稳定不变的
C.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上海科学家与国际同行合作,发现黑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来者不拒,而是非常挑剔。大部分的吸积流在进入黑洞的势力范围后,以外流形式逃出了黑洞的俘获。但这一理论证明只有获得观测事实,才能给15年来争议不断的科学猜想画上句号。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③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对真理的追求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2016-12-13更新 | 12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1935年,著名地理经济学家胡焕庸提出一条从黑河至腾冲的中国人口分布线,线东南侧不到40%的国土,居住着96%的人口,这条线也因此被称为“胡焕庸线”。“胡焕庸线”同样可以视为一条中国东西部经济成长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分界线。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东西部地区的差异正在不断缩小,传统的“胡焕庸线”正在被跨越。这表明(     

①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②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3-06更新 | 12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对“理解宇宙结构和历史作出颠覆性的贡献,并首次发现太阳系的类日恒星和绕其旋转的类地行星”。有人说,这些发现永远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这说明
①真理性的认识往往包含着谬误成分
②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往往会导致认识的反复性
③人们的认识水平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④认识总是在推翻原有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0-01-22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