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财政与税收 > 国家财政 > 国家财政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3 题号:1429220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有了很大进步,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别45%。但是,我国种业企业与国际巨头相比依然存在明显差距。企业育种研发能力薄弱,全国种业企业研发总投入不到德国拜耳一半。国内育种资源、人才大都集中在科研院所,种业创新与农业生产“两张皮”。缺乏先进的自主研发体系、品种培育基地,营销网络,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为部分企业通过侵权和不正当经营、低成本牟取暴利创造了机会。现行种子管理体制重前期市场准入管理、轻后期种子市场监管,没有为企业提供良性发展所需要的生产经营和市场环境,制约了市场机制在种业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   9月23日,是秋分,也是我国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他指出,粮食和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粮食安全关键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种业发展的整体状况。
(2)请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PP模式是政府财政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投资模式,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PPP模式把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远景规划、协调能力与民营企业的创业精神、民间资金和管理效率优势结合在一起,使政府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一个监管的角色。适合PPP模式的主要有三大类:基础设施类项目,包括高速公路、轨道交通、铁路、港口航运、市政交通、市政设施和新能源等;公共服务类,包括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体育和旅游等;生态环保类,包括环境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存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各职能部门自己组建公司,自己审批、建设、维修、评价,其结果是“桥歪歪”、“路塌塌”、“楼倒倒”等现象的出现而不断维修又不断捞钱。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后,来自私企或民企的社会资本所有者们更希望看到钱花到了什么地方,更关注这笔钱该不该花,项目的透明度增加了,有利于加大对项目的监督,减小腐败存在的空间。“清除腐败,不仅仅是挑出一个烂苹果,而更应该把那些盛苹果的‘筐’拿出来在阳光下曝晒消毒。”PPP模式可以成为一个比较健康的无菌的“篮子”。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PPP模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PPP模式如何成为一个比较健康的无菌的“篮子”?
(3)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请你为政府工作人员设计两条防止权力滥用的标语。
2017-05-16更新 | 12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在经过四次审议之后,于2014年8月31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完成了20年来首次大修。修改后的《预算法》更加详细地规范了预算编制和调整,对未按规定编制、调整预算等行为,引入“追究行政责任”的惩戒规定。修改后的预算法明确规定,经人民大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律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材料二:修改后的《预算法》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问题作出修改,对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模、债务偿还、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根据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须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法律还规定,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偿还资金来源,并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预算法对规范政府收支行为的重大意义。
(2)发行地方债券,能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筹集资金。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地方政府举借债务是如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016-11-26更新 | 9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一个健康的经济体来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应该各司其职,然而自2016年开始大量的资金对实体经济毫不感冒,而对于虚拟经济则一直热捧,我国经济出现由实转虚的局面。
究其原因,从实业层面看,实业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保成本、原材料成本都在上升,企业利润不断下降。从政府层面看,由于金融和房地产高大上,来钱快,不仅可以拉动当地GDP,而且可以增加税收,有利于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因此地方政府加大力度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从金融层面看,货币发行量高达153万亿元,是20年前的20倍。但由于超发的货币并没有跟中低收入群体带来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因而社会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则实体经济永远无法繁荣。
材料二   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扩大高质量产品供给,以质量为立足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国品牌质量建设滞后等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根源,在于单一的监管治理模式,缺乏各类质量主体的社会共治制度。要构建质量信用征信体系,对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对民生类的重要消费品集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引导行业诚信自律,鞭挞假冒伪劣,强化质量社会共治。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结合材料并运用民主集中制的知识,分析如何齐抓共进、社会共治解决质量滞后问题?
2017-06-03更新 | 2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