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世界的物质性 > 自然界的物质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0 题号:145726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依据。
【知识点】 自然界的物质性解读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2016年4月2日到3日,湖北部分地区曾出现大到暴雨,造成阳新、当阳、黄州、鄂州、通山5县(市、区)及神农架林区5.6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9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7千公顷,90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4059万元人民币。专家认为:这些灾害既与天气异常有关,又与地区植被破坏、生态失衡有关。灾害发生后,省委省政府做出重要指示:各部门要把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解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灾害保民生工作;
材料二:灾后总结会上,专家指出:有的地方政府仅仅把加强生态建设停留在口头上,糊弄上级和群众还有的地方认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什么难事,发达地区有现成经验,照着做就行了,岂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吗?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湖北部分地区遭遇灾害和相关应对措施给我们唯物论启示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论角度评析上述地方政府的态度。
2017-05-21更新 | 10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   “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材料二   胡麻岭隧道挖掘是兰渝铁路的关键工程,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结构(俗称“豆腐土层”),被国际专家称为不可能克服的“世界性难题”。在艰苦探索和攻坚过程中,工程人员经过多次实验研究充分了解了当地特殊的地质结构特点及其规律,摸索出“先进行超前降水,然后在作业面进行帷幕注浆加固,最后进行开挖作业”的方法,并配以相关技术措施,成功地实现了“在软豆腐里打洞”,变不可能为可能,使兰渝铁路顺利通车。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这段话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变不可能为可能,使兰渝铁路顺利通车”的原因。
2022-09-04更新 | 7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嘉陵江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也是四川、重庆两地的母亲河之一,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但近年来,在嘉陵江生态环境保护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领域第一部协同立法——《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同时施行。

《条例》和《决定》相互呼应、紧密衔接,从信息共享、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规划编制、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护等13个方面,对川渝两地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共标、共建、共治、共管作出了详细规定。《决定》第二条规定,重庆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责任、统一防治措施的要求,推进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川渝两地协同立法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谈谈川渝两地就嘉陵江生态问题协同立法的原因。
2023-02-03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